地黃又名生地,具體生產管理措施僅供參考:
一 生地種植方式因自身特性(怕澇)分為平地種植和起壟種植,平地種植適合有一定含沙量,或整塊地有一定坡度,或中原以北年降雨量相對較少的地區(qū)。起壟種植適合土壤黏度較大,漏水性和排水條件較差的區(qū)域,中原以南雨水偏多的非沙性土壤比較適合,這樣就可以避免大量積水無法排除,造成損失。
不論哪種種植方式在三月份之前需把底肥施入,種子準備好之前土壤必須有濕度,無下雨的情況時須提前澆灌,做好準備,以保底墑。
二 地黃的栽培方式主要以根莖作為種子,種植上因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同,別名俗稱“地黃栽子,地黃種子,生地種子,生地栽子,生地苗,地黃苗”.生地種子一般選用上去年七月份栽培的生地栽子,這是因為倒栽地黃栽子時經過了細心選種,除去雜苗以及退化品種的過程,尤其是壚土(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培育出的種子,其優(yōu)點是產量高、質量好、耐旱耐熱,且能防止品種退化(這也是壚土山藥比沙土山藥好吃的緣故)。栽培之前,先將'栽子'斬尾(去0.5公分就行),然后從尾部取段。截成2—3厘米長的小段,每段大概有二至三個出芽縫,然后將切好的栽子沾上吸潮后(放時間長的)的白灰,用灰量約1比100,稍晾干后下種,切勿堆放,一般種植密度行距20—25公分,株距15公分左右,在整好的土丘面上挖深3-5厘米的小坑,每坑橫放一節(jié)栽子,再用細土蓋蓋好。平地兩米寬席地7—8行,每畝需栽子約80--100公斤,注意選種時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一茬栽的種子。
三 :等待地表有一定濕度且不粘腳的情況時,把準備好的栽子按株距10---15公分,行距22---25公分的距離放入犁好的溝內,小面積種植可用手拉犁操作,大面積種植可把小麥播種機犁腿調到不超過25公分的距離,黏土壤溝深不超過5公分,蓋土厚度1.5公分左右。沙土壤溝深不超過7公分,蓋土厚度3公分左右。封土后需輕踩,隨后在土壤有濕度的情況下噴施鋤草封閉藥,間隔4--5個小時以后覆蓋地膜(每一席地的寬度可根據地膜尺寸而定),壓土蓋嚴,以防大風刮開。
四 :大約十天左右開始觀察地膜內是否有苗出土,在有苗的上方劃小孔透風,防止局部溫度過高灼傷嫩葉,待苗子出土約百分之七十左右時,觀察闊葉草情況,草若少就等到八九成苗再掀地膜,苗后在地黃葉子直徑長到一元硬幣大小之前,尖葉草多時可用精喹禾靈,若闊葉草多時可適量用克無蹤進行除草,具體用量可根據藥劑含量和雜草,氣溫等情況定量,(百度搜索--溫縣華爍懷藥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詳細咨詢用量)噴施除草劑兩三天后,把田間沒死的雜草人工拔除,前期鋤耕宜淺,避免傷根。如發(fā)現(xiàn)葉子發(fā)黃或不旺時,可噴施高鉀葉面肥進行追苗,提高葉面光合作用。
五 :進入六月份在秧苗沒有完全覆蓋地面之前,可用單腿點播機再次追入高鉀復合肥,千萬不可撒在葉子上面,本月份需預防紅蜘蛛,面積小或人工條件可以的情況下可進行逐棵間苗,每棵栽子上面只剩下一棵大的秧苗,以增加營養(yǎng)和光合有效利用。若出現(xiàn)部分葉子發(fā)黃長勢不旺,可噴施含腐植酸高鉀葉面肥,提高土壤肥效利用。
六 :進入七八月份是雨量很多的季節(jié),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霉菌滋生,應間隔十天噴施2--3次殺菌劑(托布津,代森錳鋅等)預防葉子青卷和枯萎病。整塊地中間不可有低洼之處,地頭需挖溝做好排水措施,避免造成嚴重損失。到了立秋前十天的時候,可酌情適當間隔十五天噴施三次高鉀腐植酸葉面肥,促進根莖自然膨大生長。
七 :到了十一月份霜降前后,秧苗發(fā)黃霜打以后即可采挖,小面積可用人工一行一行的挖,這樣不易斷且采挖效率高。大面積則用大型采挖機械,效率更高,更省人工成本。挖出以后除去泥土和上面的老栽子(老栽子可分開放)裝于網袋,不論網袋還是散裝都不可大堆堆放,網袋必須一排一排的堆放,排與排之間隔離通風,防止熱捂,等待收購或烘干。
溫縣華爍懷藥合作社長期專業(yè)致力于生地(地黃)育種事業(yè)的研發(fā),育種基地位于母親黃河流域沿岸,被國家列為四大懷藥(地黃 山藥 牛膝 菊花)之鄉(xiāng),其中生地(地黃)種植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中華中藥詞典關于地黃的主產區(qū)的描述中早有記載。至此我單位將在地黃種植培育的方向不斷創(chuàng)新求增產,愿向社會各界關注地黃種植與研究的朋友暢心交流,歡迎來電咨詢。蒞臨我社考察。
技術植保熱線:15938162262
13849531429
種植資料傳真:0391-653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