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至今,團體訂單的量縮減了一半。”在崇文門大街的一隅,58歲的崇文門花店作為唯一的一家國營老花店,正面臨著新環(huán)境下的艱難轉(zhuǎn)型?;ǖ暾诖罱娮由虅掌脚_,預計今年上線,將接受網(wǎng)絡訂花。
70年代排隊買花
繁華的崇文門大街,車水馬龍,若不留心,就會錯過崇文門花店的招牌。“只有住在這兒的老人,還記得這家老店。”花店插花班班長陳萍,總愛聽人講起上個世紀的老故事。那是歲月的記憶,也是國營花店最輝煌的日子。
1956年公私合營后成立的崇文門花店,曾是老北京五大國營花店之首,無論機關(guān)團體、外企使館,還是社會名流、普通市民,買花都得去崇文門花店。“1977年,每天早晨,花店沒開門,等著買花的人就在門口排起了長隊。”1973年進入花店工作、現(xiàn)中國插花花藝大師王綏枝,至今記得那幕場景。剛從“文革”走出來的北京人,重拾提籠架鳥、養(yǎng)花弄草的愛好,“只要一開門,人們就一擁而入,甚至等不及我們把花擺到貨架上,就已被一搶而空。”
當年的盆花,只有水仙、茉莉、小海棠幾樣品種,3毛、5毛一盆。誰能買到盆花,簡直如獲至寶。
為總理逝世編花圈
當然,最令崇文門花店名聲大震的,還是為國務院、各大部委等服務的政治用花。周總理逝世、樣板戲公演、35年大慶、2008年奧運會……這些重大場合的花卉,全部出自崇文門花店。
“總理逝世時,花店把所有人手都調(diào)了過來,關(guān)了門,白天黑夜地趕制花圈,一個星期沒回家。”王綏枝告訴,當年,插花工藝還不先進,編制花圈要用稻草綁扎。因為給總理送花圈的太多,準備的稻草不夠,臨時去動物園拉來的稻草。“編完的桃心形花圈,地上擺不下,就在店里拉上一根粗鐵絲,將花圈掛上去。”
直到今天,崇文門花店仍是本市唯一一家指定的政治用花服務花店。也得益于此,上世紀末期,面對民營花店的激烈競爭,當西單花店、護國寺花店、隆福寺花店和友誼花店四家國營花店紛紛倒下后,崇文門花店成為唯一一家存活的老國營花店。
團體訂單少一半
六十一甲子。即將邁入“甲子年”的58歲老花店,現(xiàn)在遇到了經(jīng)營難題。
“隨著網(wǎng)絡花店和高端定制花店的興起,來我們店買花的個人比以前少了。”陳萍告訴,當年花店的老客戶,如今已很少光顧,特意來一趟,更多是懷念過去的歲月。
另一方面,隨著政府提倡勤儉節(jié)約,曾是花店主營業(yè)務的團體訂單,也逐漸減少。“過去,每逢春節(jié),許多公司和大集團都會到花店預訂年宵花??墒墙衲?,定年宵花的企業(yè)少了。”花店園林工程師李國強介紹,機關(guān)單位的訂花同樣也在減少。
“粗略估算,團體訂單比去年少了一半。”李國強感慨,花店雖說仍有盈利,和鼎峰期相比仍差了許多。
這么多年,在不算太大的花店店面內(nèi),一直留有2間、約30平方米的操作間,用于制作花束,這成了崇文門花店堅守的老傳統(tǒng)。
李國強告訴,崇文門花店也在探索轉(zhuǎn)型之路。目前,花店正在搭建電子商務平臺,預計今年上線,將接受網(wǎng)絡訂花。同時,花店還要建立社區(qū)園藝中心,以社區(qū)居民為目標客群,將業(yè)務拓展到家庭園藝。4月29日,作為“試水”的五棵松社區(qū)園藝中心,已率先開業(yè)。
幾天前,一位80歲高齡老人在女兒的陪同下,特意找到崇文門花店,買了一束花。這令花店員工們倍感親切:“國營老花店,仍是被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