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上蔡縣大路李鄉(xiāng)栗莊村劉平新家的梨迎來大豐收。9月4日,走在3畝梨園里,看著沉甸甸的梨掛滿枝頭,劉平新卻有一點兒惆悵。豐收了,銷售旺季也來了,劉平新卻找不到買家。
栗莊村是貧困村,也是天中晚報社的結(jié)對幫扶村。得知劉平新的心事后,天中晚報社派駐上蔡縣大路李鄉(xiāng)栗莊村第一書記劉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么好的梨,可不能賣不出去啊!”劉鵬說,之所以沒有銷路,是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劉平新家的梨。他決定通過晚報,讓更多的人知道劉平新家的梨,讓劉平新的梨走出栗莊村,走出上蔡縣。
來到劉平新的梨園。劉平新說,他種的是日本豐水梨,是日本著名的“三水梨”(豐水、幸水、新水)之一,是“三水梨”中綜合性最好的品種。
看到,每一棵梨樹上都掛滿了果子,每個梨都穿了“外衣”。劉平新說,為了讓梨的外觀和品質(zhì)更好,必須給梨套“外衣”防止害蟲。
“你嘗嘗,汁多、肉細、味甜。”劉平新隨手摘下一個梨,讓記者品嘗。撥開“外衣”,可見果形圓或扁圓,果皮呈黃褐色,且顏色均勻,一個梨有拳頭大小。記者一口咬下去,汁兒便流了出來,露出雪白果肉,口感綿甜。
“我家梨園有3畝地。本想著種點兒梨能賣錢,誰知道今年銷路不暢。這么好的梨,可不能爛在園子里!”劉平新說,種梨是件辛苦活兒。今年3月,劉平新和家人就進梨園刨土施肥。4月梨樹坐果兒,為保證品質(zhì),每根樹枝只能保留有限的果兒,多余的全部剪掉。之后是給每個梨套袋。這是最繁瑣的工序。一家人齊上陣,從早晨7時要忙到天黑。
“歡迎廣大市民和愛心企業(yè)來購買。”劉平新說,每箱梨重10公斤,上下誤差不超過二兩。為了保證梨的新鮮,每拼夠10箱,劉平新就會在前一天采摘裝箱,第二天送到市區(qū)。
劉平新說,正常情況下,這種梨可以存放兩個月。如果冷藏,時間會更久。放得久了,梨會變得綿軟,特別適合老人和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