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5小時內,將一張園林施工圖紙變成一座20平方米的真實園林,景墻、椅凳、水池、植被、景觀燈……一個都不能少。這對江蘇農(nóng)林職業(yè)技術學院園林建筑專業(yè)學生陳翔宇來說,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近日,2017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以下簡稱“國賽”)園林景觀設計項目在江蘇農(nóng)林職業(yè)技術學院舉辦。來自全國56家職業(yè)院校的224名選手正在賽場上揮汗如雨、爭分奪秒。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個園林景觀設計的國賽,第一次增加了“施工”的要求。而以往,大賽只考察選手的“圖紙設計”能力。
現(xiàn)在,比賽的規(guī)定是,每個參賽隊由4人組成,主辦方會提供20平方米的設計圖紙,兩名隊員根據(jù)這張圖紙,在3.5小時內完成1980平方米的庭院景觀設計,另外兩人則根據(jù)20平方米圖紙進行實地施工。
陳翔宇和園林設計專業(yè)“隊友”毛沛東在此次大賽中擔當建造園林的重任,兩名女生則負責庭院設計。10.5小時,兩人累得“虛脫”。他們不僅在10小時內完成了所有項目的標準施工,還留下半個小時打掃清理“戰(zhàn)場”,最終獲得該賽項一等獎。
“我們在比賽中明確了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陳翔宇說,全國各隊參賽選手的看圖施工水平都很強,但最后比的是,對細節(jié)的注重、對整體效果的把控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些才是制勝的關鍵”。
對江蘇農(nóng)林職業(yè)技術學院風景園林系副主任劉玉華來說,今年比賽的壓力比以往更大。“以往這一賽項只要求選手利用制圖軟件進行平面設計,今年新增了實際施工環(huán)節(jié),對選手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去年5月,劉玉華第一次知道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園藝賽項時徹底“懵了”。因為世賽更多考查的是“施工能力”。他們派出學生參賽,遺憾的是,最后未能代表國家“出戰(zhàn)”。
但是,世賽的規(guī)則和標準吸引了她,為什么“景觀設計+實際施工”這一比賽模式不能引入到國內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
劉玉華介紹,作為國賽農(nóng)業(yè)類賽項的承辦方,從去年10月開始,該校就準備方案,11月向教育部申報,專家們非常感興趣,都認為比賽考察選手的綜合操作能力,對技能精確度要求也非常高,可以引導全國園林景觀設計院校在培養(yǎng)學生過程中注重施工技能培養(yǎng)。
劉玉華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增加,是對接了世賽園藝賽項的規(guī)則和標準,是本次國賽的亮點,考察了選手們的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他們得集測量員、木工、瓦工、水電、園林綠化等各項工種技能于一身。”
在實際施工的比拼中,每隊選手獲得同等量的磚塊、砂石、水泥、木頭等建筑原材料,且建筑工具及施工圖紙也完全相同,但選手在總的設計框架下可以自由發(fā)揮,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成品也是五花八門。同樣是一堵景墻,有的選手砌得四平八穩(wěn),有的做了鏤空處理,還有的體現(xiàn)出了凹凸效果。
比賽還重點考察了“精確度”。比如,考察景觀的水平度和平整度,砌的花壇,鋪路,完全平整,尺寸誤差不能超過5毫米,標高誤差不能超過兩毫米。
“這個標準非常高,對接了世賽的評分標準,大大超過了國內標準。”劉玉華說,景觀里的喬木種植,位置跟圖紙誤差不能超過3厘米,“聽起來3厘米好像很多,但是喬木有粗細,實際上很難控制”。
當然,大賽不僅對選手的表現(xiàn)有結果性評判,還注重過程性的主觀評價。劉玉華說,選手對建筑工具的運用是否熟練,能否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等,“如果選手在切割時沒有佩戴護目鏡、口罩、護膝等護具,就要扣除相應的分數(shù),這也是對選手進行正確引導”。
為了更好地對接“世界標準”,該校也開始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將這些標準應用在該校課堂教學上。上學期的園林工程課,學校就把世賽的題目布置給學生,并按照世賽的標準進行打分。
“以前學生們在機房畫圖,還沒下課就跑了?,F(xiàn)在到了下課,晚上到了時間也不休息。小組之間互相打分,學生們把實訓當成了比賽。”劉玉華說,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和競賽機制,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升了園藝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