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石門縣寶峰街道中渡社區(qū)6組村民楊昌炳家里,老楊正在大棚里忙活著摘大蒜,眼前的大棚蔬菜就是楊昌炳脫貧致富的希望所在。
楊昌炳今年69歲,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時,除了一畝五分地的蔬菜收入,全家沒有其他經(jīng)濟收入來源。如何脫貧?一籌莫展之際,社區(qū)黨總支書記陳富謀上門了,動員老楊搞大棚蔬菜。但是,這個提議讓老楊直搖頭,自己一沒棚子,二沒技術,怎么弄?“棚子,社區(qū)免費送你一個;技術,社區(qū)‘請進來、帶出去’,幫助你迅速掌握。”一番思想工作做下來,終于堅定了老楊種大棚蔬菜的決心。
社區(qū)說到做到。2015年上半年,他們給楊昌炳送來了一個蔬菜大棚,并在田地上安裝好;帶領老楊來到國家級科普惠農示范基地石門縣永興街道劉家坪社區(qū)無公害蔬菜基地考察學習,請縣蔬菜辦的技術員來到社區(qū)作大棚蔬菜種植專題培訓。2015年,成為楊昌炳忙碌的一年。漸漸地,老楊掌握了蔬菜品種選擇、平衡施肥、調控溫濕度、科學打藥治病等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及反季蔬菜種植技術。
“種大棚蔬菜是個辛苦活,不說那些很細的技術,單就什么時候該種什么菜,既要跟著時間季節(jié)走,又要提前想好提前播種育苗,在市場上打個時間差才更有賺頭。”楊昌炳揮舞著滿是老繭的雙手,認真地說道:“脫貧致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一點也不假。”
2015年,楊昌炳靠種菜凈賺上萬元,被評為石門縣種菜能手。從當時的1個大棚,發(fā)展到如今的5個大棚。經(jīng)過他精心打理的蔬菜,上市不是很早,就是很遲,時間差讓老楊種植的蔬菜在市場上非常熱銷,價格上也較別的菜農、菜販高上一等。時間一長,大家漸漸曉得了有個很會種菜的老楊,經(jīng)常有菜販子直接就到他家里上門收購。
除了賣菜,楊昌炳也賣菜苗。他把我們帶到其中一個大棚,里面的茄子苗剛剛冒出泥土一寸長,綠油油的一片,煞是喜人。老楊介紹道,這里的茄子苗明年2月份就可以移栽了,4月份就可以在市場上售賣茄子,而同時段幾乎沒有茄子賣的,所以價格市場都比較走俏,來預訂茄子苗的也比較多。
“社區(qū)對俺就跟家里人一樣的,免費送大棚、送技術,還隔三差五的到家里來幫這幫那的,俺心里頭過意不去。”楊昌炳扳起手指一一盤算著,社區(qū)今年對這一帶進行了電網(wǎng)改造提質、安全飲水改造提質、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菜販子收購蔬菜可以直接開車到家門口;鼓勵養(yǎng)豬3頭,重新維修了沼氣池,一年兩次免費健康體檢,“俺今年不脫貧的話都對不住他們了。”
“脫貧不脫政策。老楊你今年脫貧了,照樣可以繼續(xù)享受扶貧優(yōu)惠政策,你都喊社區(qū)的干部龔玲喊‘丫頭’,我們就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咯。”一直陪同采訪的陳富謀接過話頭,表態(tài)說道:“為了支持你種好蔬菜,穩(wěn)步脫貧致富,社區(qū)決定明年再送你一個大棚。”
前不久楊昌炳對房屋進行了水泥粉墻、換瓦門窗等簡裝,計劃近期再粉白、精裝,一幅美好日子的畫卷正向老楊一家徐徐鋪開。采訪結束之際,他對筆者表示道:“現(xiàn)在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扶貧政策這么好,俺老漢1萬個感謝都喊不虧,1萬個決心要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