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黃芽屬歷史名茶,其制作工藝歷來采用手工制作。隨著名優(yōu)茶的迅猛發(fā)展,手工制作不僅遠遠適應不了形勢發(fā)展和市場需求,而且費工、費時、費燃料;產量低,經濟效益很難提高。因此,霍山黃芽的制作工藝必須以機械制作取而代之才是根本出路,才能使其經濟效益充分發(fā)揮出來。
霍山黃芽機械制作作為一個新課題,擺在我縣茶葉科技工作者面前。近幾年來,我們曾利用多種小型茶機進行研究、試制霍山黃芽,均未獲成功。九五年春,我們運用浙江省衢州市微型茶機廠的柴煤式名優(yōu)茶加工機械,按照霍山黃芽的品質特點,參照該套機械性能的有關技術參數(shù),成功地試制出霍山黃芽。其成茶品質大大優(yōu)于手工制作,深受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喜愛?,F(xiàn)將霍山黃芽的機械制作技術、經濟效益對比,以及機制黃芽的優(yōu)點介紹如下:
一、茶機型號及操作技術規(guī)程
1茶機型號:
6CST微型滾筒殺青機一臺;
6CLF—50型往復理條機一臺;
6CHW—微型烘干機和與之相配套的金屬熱風爐一臺。
茶鮮葉原料標準與手工制作的相同。
2技術操作規(guī)程:
(1)殺青:殺青前,先將條青機預熱,當手伸進殺青機進葉口內20cm處,有高度熱燙感,此時溫度為120℃左右,即可投葉殺青。正常投葉量每次50~75克,投葉速度為每分鐘10次,殺青時間15~2分鐘,連續(xù)殺青,連續(xù)出葉。臺時產量為35~36公斤鮮葉。殺青葉下機后,結合攤涼,及時揀去丟在其間的飄葉等雜質。攤涼10~15分鐘后,即可上理條機理條。殺青時必須注意火溫要穩(wěn)定,不能忽高忽低,投葉量不能忽多忽少,投葉速度不能忽快忽慢,這樣才能保證鮮葉殺青勻透,色澤一致。
(2)理條:理條前,先將理條機預熱,當理條機槽內溫度達到85~90℃時,即手離理條機槽面約5cm高處有熱燙感時,殺青葉方可上機理條。理條時每次投葉量15~175公斤,應均勻地投放在理條槽內,并隨時觀察理條情況:上下翻動,促使茶葉受熱均勻,快速擠滑成條。理條時間為3~5分鐘,理條適度的茶葉成條,松緊自然,有峰苗似雀舌。在理條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槽內溫度偏低時,應立即在理條槽面加一紙板,以迅速提高槽內溫度,防止理條葉發(fā)生紅變。當理條槽內有茶汁積滯時,要及時用炒茶油擦洗清除,一定要保持理條槽內光滑,有利于理條。理條葉下機后,應及時均勻地薄攤于竹席上攤涼,攤葉厚度在2cm左右為宜,切不可厚攤。經攤涼15~20分鐘后,即可上烘干機烘干。理條機臺時產量為23~25公斤。
(3)烘干(毛火、足火):
毛火(初烘):毛火時,必須先將烘干機預熱到150℃時(見茶機溫度表),理條葉方可上烘干機烘焙。烘焙時,采取高溫、快烘、薄攤。烘網(wǎng)攤葉厚度以15cm為宜,并要攤勻,不使茶葉成推。烘干機投葉后,溫度降低并穩(wěn)定在120~125℃之間為宜。出茶時間6~7分鐘。毛火后,茶葉干燥程度約為七成干,即手抓茶葉有刺手感,其梗易折斷,結合攤涼及時揀盡飄葉、黃片等雜質。攤涼時間在3~4小時左右。
足火(復烘):足火溫度為85~90℃之間,采取低溫、慢烘、厚攤。攤葉厚度以3cm為宜,出茶時間為16分鐘。足火后,茶葉手捻成末,白毫顯露,色澤潤綠微黃,均勻一致,茶香濃郁清幽,外形直而勻整,松緊適度,形似雀舌。臺時產量為85公斤。
綜上所述,霍山黃芽的機械制作工藝流程為:鮮葉攤放→殺青→理條→烘干(毛火→足火)。
在機制霍山黃芽技術中,嚴格把住理條關是機制黃芽的關鍵。
二、霍山黃芽機械制作與手工制作的經濟效益對比
霍山黃芽機械制作,需4人配合作業(yè)。一天(8小時)可生產68公斤干茶,人均每天可生產17公斤干茶;而手工制作,需2人合作,一天只能生產3公斤干茶,即人均每天生產15公斤干茶。機制比手炒提高工效1133倍;機制黃芽每公斤生產費用只需592元,而手工制作則要1676元。機制比手炒每公斤節(jié)省費用1084元。機制霍山黃芽具有以下幾大優(yōu)點:
(1)機械體積小,占地面積少,拆卸、安裝容易,操作簡單,一機多用,易于掌握;
(2)節(jié)省勞力,加工速度快,產量高;
(3)耗電、耗燃料量少,成本費用低;
(4)成品茶斷、碎、末少,成品率高,質量優(yōu),經濟效益高;
(5)衛(wèi)生,無公害。
霍山黃芽機械制作技術研究成功,改變了這一歷史名茶千百年來手工制作的工藝,是一項重大的技術革新,從而開創(chuàng)了霍山黃芽機械化加工的新紀元,為繁榮霍山、促進經濟騰飛發(fā)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