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馬蹄蓮(Zantedeschiaaethiopica)屬天南星科馬蹄蓮,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其花為肉穗花序,被紅、橘紅、橙黃、粉色或紅黃色等大型佛焰苞包在里面。大多數(shù)彩色馬蹄蓮的綠葉帶有一些月白色斑點與條紋,可作為觀賞價值較高的觀葉植物。近幾年,彩色馬蹄蓮因其色彩艷麗、形態(tài)高雅、應(yīng)用面廣,在國際花卉市場上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被公認為21世紀的“花卉之星”。貴州貴陽國家農(nóng)業(yè)科技園區(qū)于2006年3月~2007年6月在貴陽市烏當區(qū)、白云區(qū)進行彩色馬蹄蓮栽培試驗已獲成功,并總結(jié)出了一套適合貴陽地區(qū)的彩色馬蹄蓮種植的技術(shù)。
1 種球的選擇
種球應(yīng)選擇花色艷麗、抗病性強、花色變化對光照不敏感,切花產(chǎn)量高,在市場上占有量較大的品種。從種球外觀看,要選擇健壯、無病毒感染、色澤光亮、芽眼飽滿的種球。如作盆花栽培,球莖直徑以3~4.5 cm為宜;作地栽,球莖應(yīng)以直徑4.5~7 cm為宜,種球太小開花少或不開花。
2 栽培環(huán)境的選擇
彩色馬蹄蓮性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不耐寒,生長最適溫度為18~24℃。但在6~25℃的范圍內(nèi)也能生長開花,高于25℃或低于5℃易造成彩色馬蹄蓮休眠,0℃時球莖就會受凍死亡。栽培環(huán)境宜保持通風良好,并根據(jù)季節(jié)適度遮蔭。栽培地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條件較好,透氣能力強,有機質(zhì)含量高。土壤pH值維持在6~7,土質(zhì)疏松的沙土為宜。忌積水,否則引起根腐病。
3 栽培要點
3.1 種植時間與處理方法通過近年在貴陽地區(qū)的試驗表明,貴陽地區(qū)全年均可種植彩色馬蹄蓮,以春季(3~4月份)種植的彩色馬蹄蓮切花產(chǎn)量最高。冬季和夏季延后栽培,對花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有一定影響,但可以根據(jù)需要通過控制溫度和光照達到提高產(chǎn)花量與切花品質(zhì)。具體種植時間可根據(jù)切花和種球的需求而定。如在冬季種植彩色馬蹄蓮,可以通過用20~25 mg/kg的赤霉素浸泡處理種球(處理時間為10 min,使用濃度不要過高,否則會產(chǎn)生畸形花),撈出后晾干,放在溫度為20~24℃、光照度為2 000~3 000k的環(huán)境下處理種球30 d左右,時間從8:00到20:00,以打破種球休眠,促使開花,提高產(chǎn)花量與切花品質(zhì)。如在夏季延后栽培可采取用赤霉素浸泡處理(處理時間為10 min)+低溫處理種球,能有效提高產(chǎn)花量和提高切花品質(zhì)。
3.2種植密度及深度
3.2.1 種植密度。彩色馬蹄蓮的栽植密度因品種高矮、生長勢的旺盛程度、花型大小及種球的大小而不同,葉片高大繁茂的品種、抗逆性弱的品種宜稀,反之宜密。用塑料大棚生產(chǎn)彩色馬蹄蓮,每公頃約用種球12萬球;露地栽培的每公頃不超過7.5萬球。彩色馬蹄蓮的溫室栽培、露地栽培的種植密度可參照表。
3.2.2 栽植深度。栽植彩色馬蹄蓮種球時,應(yīng)將種球或塊莖生長點朝上。一般3~4 cm的種球種植深度為7~10 cm,超過5 cm的種球,深度10~15 cm為宜。種植后澆透水,蓋上一層塑料薄膜或稻草,以保濕保溫,促進種球發(fā)芽。
4 管理
4.1 水肥彩色馬蹄蓮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要避免土壤干旱。但是水分較多又會引起根腐病。水分的供給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澆水的頻率和強度要因季節(jié)而異。在生長初期要求較濕,后期則控制水分,利于其開花和休眠。注意初期水分不宜過多,否則易引起根腐爛。生長初期用1 000倍硝酸鈣葉面噴肥2次,間隔時間為7 d,以促進開花。注意不要將肥水澆人葉柄內(nèi),以免腐爛;每月可2次用低氮、高鉀的液肥進行追肥,同時可降低歐文氏桿菌感染的危害;開花后施復合肥促進種球充實成熟。
4.2 溫度 溫室栽培中,土壤溫度保持15~18℃,空氣最低溫度為18~24℃。溫室溫度低,則延長植株生長發(fā)育時間,使莖的高度增加。視氣溫情況,控制好土壤溫度,不得超過20℃,否則易遭受歐文氏桿菌感染。當植株達到合適的高度時,春、秋季溫室中夜間溫度可降低到16℃,以減緩植株生長??墒钩?、紅、粉色品種佛焰苞顏色增強。
4.3 光照彩色馬蹄蓮較喜陽光,尤其在冬季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夏季日光直曬會造成葉片枯黃和日光灼傷,因此要適當遮蔭。一般遮蔭30%比較適宜。遮蔭過多會影響苞片著色和花桿彎曲,造成花朵色彩不夠鮮艷和花的品質(zhì)下降。日照長度對開花影響不大,馬蹄蓮在全日照或半日照條件下均可良好生長。
5 病蟲害防治
5.1 病害
5.1.1 細菌病害歐氏菌。歐氏菌病害也稱軟腐病,被感染的葉片和莖變?yōu)樯罹G色,有壞死斑和腐斑,并分泌黏液,最終植株倒伏。塊莖同時也開始腐爛,并有惡臭。當植株生長不良時,可通過一些小的傷口造成感染。這些細菌也可分泌一些酶來溶解細胞壁而穿透植株。如果植株干燥,被感染的植株和其生長的土壤應(yīng)小心地移出。應(yīng)注意在種植前需將那些被感染的塊莖盡早挑出來,并進行消毒預防。對歐氏菌感染的敏感程度也因品種的有所不同差異。最好的控制方法是在栽培時,自始至終為植株提供一個最佳的生長環(huán)境,使其能正常生長發(fā)育??墒褂棉r(nóng)用鏈霉素或50%多菌靈1 0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 d噴施1次。
5.1.2 絲核菌。該真菌在近地面處對植株的芽造成損傷??墒褂眉谆⒖萘缀头0穪硖幚硗寥缹υ摼M行控制。
5.1.3 灰霉菌??稍诨ê腿~片上發(fā)生,在葉片上幾乎都表現(xiàn)為小斑點。在露天栽培時每隔lO d用殺菌劑結(jié)合殺蟲劑進行預防?;蛟?月底或9月初進行1次預防即可。
5.2 蟲害馬蹄蓮的蟲害主要有薊馬和蚜蟲。薊馬和蚜蟲在植株的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會造成危害。在采花前用對硫磷噴灑2次,在栽培過程中,每隔7~lO d可使用乙酰甲胺磷或溴氰菊酯進行預防,或用40%氧化樂果1 200倍液防治。
6 切花的采收及采后處理
彩色馬蹄蓮從播種到開花需要60~70 d,采花時間應(yīng)選在早晨或傍晚溫度較低時進行,采用拔取的方法進行。對于花枝較長的品種,也可采取切花方式,但切花的工具要消毒,避免不同植株間的病毒傳染。對于采后的花枝應(yīng)立即放入保鮮劑或3~5℃的適量清水中,并置于6~8℃貯藏室1 h,然后包裝上市出售。采花當天不宜澆水和施肥,采花后可用1 000倍的農(nóng)用鏈霉素殺菌消毒。
7 種球的采收及貯藏
彩色馬蹄蓮是多年生球根花卉,切花采收后的種球下一年還可利用。種球收獲的時間一般在彩色馬蹄蓮地上部葉片全部枯黃時進行,將種球從土中取出,將泥土清除干凈,置于陰涼通風處或冷庫貯藏待用。注意:一是采前控水。主要目的是控制生長期,適時進人休眠。從生理上提高種球的抗病性,一般采收前40 d左右開始減量控水。二是種球消毒處理。一般用1000倍百菌清混合1000倍農(nóng)用鏈霉素溶液浸泡種球10~15 min,晾干后分箱堆碼于貯藏室。貯藏時必須芽眼朝下。單層鋪放,以免霉變或腐爛。
1 種球的選擇
種球應(yīng)選擇花色艷麗、抗病性強、花色變化對光照不敏感,切花產(chǎn)量高,在市場上占有量較大的品種。從種球外觀看,要選擇健壯、無病毒感染、色澤光亮、芽眼飽滿的種球。如作盆花栽培,球莖直徑以3~4.5 cm為宜;作地栽,球莖應(yīng)以直徑4.5~7 cm為宜,種球太小開花少或不開花。
2 栽培環(huán)境的選擇
彩色馬蹄蓮性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不耐寒,生長最適溫度為18~24℃。但在6~25℃的范圍內(nèi)也能生長開花,高于25℃或低于5℃易造成彩色馬蹄蓮休眠,0℃時球莖就會受凍死亡。栽培環(huán)境宜保持通風良好,并根據(jù)季節(jié)適度遮蔭。栽培地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條件較好,透氣能力強,有機質(zhì)含量高。土壤pH值維持在6~7,土質(zhì)疏松的沙土為宜。忌積水,否則引起根腐病。
3 栽培要點
3.1 種植時間與處理方法通過近年在貴陽地區(qū)的試驗表明,貴陽地區(qū)全年均可種植彩色馬蹄蓮,以春季(3~4月份)種植的彩色馬蹄蓮切花產(chǎn)量最高。冬季和夏季延后栽培,對花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有一定影響,但可以根據(jù)需要通過控制溫度和光照達到提高產(chǎn)花量與切花品質(zhì)。具體種植時間可根據(jù)切花和種球的需求而定。如在冬季種植彩色馬蹄蓮,可以通過用20~25 mg/kg的赤霉素浸泡處理種球(處理時間為10 min,使用濃度不要過高,否則會產(chǎn)生畸形花),撈出后晾干,放在溫度為20~24℃、光照度為2 000~3 000k的環(huán)境下處理種球30 d左右,時間從8:00到20:00,以打破種球休眠,促使開花,提高產(chǎn)花量與切花品質(zhì)。如在夏季延后栽培可采取用赤霉素浸泡處理(處理時間為10 min)+低溫處理種球,能有效提高產(chǎn)花量和提高切花品質(zhì)。
3.2種植密度及深度
3.2.1 種植密度。彩色馬蹄蓮的栽植密度因品種高矮、生長勢的旺盛程度、花型大小及種球的大小而不同,葉片高大繁茂的品種、抗逆性弱的品種宜稀,反之宜密。用塑料大棚生產(chǎn)彩色馬蹄蓮,每公頃約用種球12萬球;露地栽培的每公頃不超過7.5萬球。彩色馬蹄蓮的溫室栽培、露地栽培的種植密度可參照表。
3.2.2 栽植深度。栽植彩色馬蹄蓮種球時,應(yīng)將種球或塊莖生長點朝上。一般3~4 cm的種球種植深度為7~10 cm,超過5 cm的種球,深度10~15 cm為宜。種植后澆透水,蓋上一層塑料薄膜或稻草,以保濕保溫,促進種球發(fā)芽。
4 管理
4.1 水肥彩色馬蹄蓮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要避免土壤干旱。但是水分較多又會引起根腐病。水分的供給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澆水的頻率和強度要因季節(jié)而異。在生長初期要求較濕,后期則控制水分,利于其開花和休眠。注意初期水分不宜過多,否則易引起根腐爛。生長初期用1 000倍硝酸鈣葉面噴肥2次,間隔時間為7 d,以促進開花。注意不要將肥水澆人葉柄內(nèi),以免腐爛;每月可2次用低氮、高鉀的液肥進行追肥,同時可降低歐文氏桿菌感染的危害;開花后施復合肥促進種球充實成熟。
4.2 溫度 溫室栽培中,土壤溫度保持15~18℃,空氣最低溫度為18~24℃。溫室溫度低,則延長植株生長發(fā)育時間,使莖的高度增加。視氣溫情況,控制好土壤溫度,不得超過20℃,否則易遭受歐文氏桿菌感染。當植株達到合適的高度時,春、秋季溫室中夜間溫度可降低到16℃,以減緩植株生長??墒钩?、紅、粉色品種佛焰苞顏色增強。
4.3 光照彩色馬蹄蓮較喜陽光,尤其在冬季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夏季日光直曬會造成葉片枯黃和日光灼傷,因此要適當遮蔭。一般遮蔭30%比較適宜。遮蔭過多會影響苞片著色和花桿彎曲,造成花朵色彩不夠鮮艷和花的品質(zhì)下降。日照長度對開花影響不大,馬蹄蓮在全日照或半日照條件下均可良好生長。
5 病蟲害防治
5.1 病害
5.1.1 細菌病害歐氏菌。歐氏菌病害也稱軟腐病,被感染的葉片和莖變?yōu)樯罹G色,有壞死斑和腐斑,并分泌黏液,最終植株倒伏。塊莖同時也開始腐爛,并有惡臭。當植株生長不良時,可通過一些小的傷口造成感染。這些細菌也可分泌一些酶來溶解細胞壁而穿透植株。如果植株干燥,被感染的植株和其生長的土壤應(yīng)小心地移出。應(yīng)注意在種植前需將那些被感染的塊莖盡早挑出來,并進行消毒預防。對歐氏菌感染的敏感程度也因品種的有所不同差異。最好的控制方法是在栽培時,自始至終為植株提供一個最佳的生長環(huán)境,使其能正常生長發(fā)育??墒褂棉r(nóng)用鏈霉素或50%多菌靈1 0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 d噴施1次。
5.1.2 絲核菌。該真菌在近地面處對植株的芽造成損傷??墒褂眉谆⒖萘缀头0穪硖幚硗寥缹υ摼M行控制。
5.1.3 灰霉菌??稍诨ê腿~片上發(fā)生,在葉片上幾乎都表現(xiàn)為小斑點。在露天栽培時每隔lO d用殺菌劑結(jié)合殺蟲劑進行預防?;蛟?月底或9月初進行1次預防即可。
5.2 蟲害馬蹄蓮的蟲害主要有薊馬和蚜蟲。薊馬和蚜蟲在植株的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會造成危害。在采花前用對硫磷噴灑2次,在栽培過程中,每隔7~lO d可使用乙酰甲胺磷或溴氰菊酯進行預防,或用40%氧化樂果1 200倍液防治。
6 切花的采收及采后處理
彩色馬蹄蓮從播種到開花需要60~70 d,采花時間應(yīng)選在早晨或傍晚溫度較低時進行,采用拔取的方法進行。對于花枝較長的品種,也可采取切花方式,但切花的工具要消毒,避免不同植株間的病毒傳染。對于采后的花枝應(yīng)立即放入保鮮劑或3~5℃的適量清水中,并置于6~8℃貯藏室1 h,然后包裝上市出售。采花當天不宜澆水和施肥,采花后可用1 000倍的農(nóng)用鏈霉素殺菌消毒。
7 種球的采收及貯藏
彩色馬蹄蓮是多年生球根花卉,切花采收后的種球下一年還可利用。種球收獲的時間一般在彩色馬蹄蓮地上部葉片全部枯黃時進行,將種球從土中取出,將泥土清除干凈,置于陰涼通風處或冷庫貯藏待用。注意:一是采前控水。主要目的是控制生長期,適時進人休眠。從生理上提高種球的抗病性,一般采收前40 d左右開始減量控水。二是種球消毒處理。一般用1000倍百菌清混合1000倍農(nóng)用鏈霉素溶液浸泡種球10~15 min,晾干后分箱堆碼于貯藏室。貯藏時必須芽眼朝下。單層鋪放,以免霉變或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