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安排播期確保灌漿。據(jù)研究,水稻的品質(zhì)與灌漿時的溫度有較大關系。如果灌溉期溫度高、溫差小則淀粉含量高、蛋白質(zhì)含量減少,堊白面積大,如果溫度適宜、溫差大,則蛋白質(zhì)含量高,營養(yǎng)豐富。因此,要根據(jù)不同品種,不同生育期來確定其適宜的播種期。一般地,早稻適宜播期為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中稻以五月中旬為宜;雙季晚稻六月中、下旬播種最佳。切忌盲目搶早播種。 2、適時適巧施氮肥。據(jù)研究,水稻在前期合理施肥的基礎上,中期不施氮肥可使稻穗次枝梗大大減少,提高結實率和稻米品質(zhì)。孕穗期和齊穗期施用少量氮素,能增加單位面積的碳素同化率,提高結實率,減少腹白心白米,但不能過量施氮,否則一方面會降低稻米品質(zhì),另一方面會引起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等暴發(fā)。一般在孕穗至齊穗期畝施尿素3-4公斤,最好分兩次施下,采取葉面噴施。 3、增施磷鉀肥。增施磷鉀肥是提高稻米品質(zhì)的重要措施。磷肥以作基肥為主,鉀肥則以秧苗移栽活棵后追施為好,孕穗期也可少量補施,抽穗期磷鉀肥都可用來葉面噴施。據(jù)試驗在水稻孕穗期至齊穗期用0.2-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1-2次,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改進稻米品質(zhì)有良好效果。 4、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盡量少用或不用農(nóng)藥。要采取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要選用抗病品種,處理大田病草、浪渣,濕潤灌溉,適時烤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nóng)藥,做到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專治,減少用藥量和用藥次數(shù),不打保險藥。此外,還要嚴格把握農(nóng)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 5、加強水漿管理。要堅持“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管水原則,但早稻和中稻抽穗結實期應特別注意防高溫和干旱危害;在成熟期不可斷水過早,否則會增加空秕率,降低千粒重和產(chǎn)量,早稻宜在收獲前5天斷水,中、晚稻在收獲前7天左右斷水為好。 6、注意改進收獲方法。稻谷收獲后在烈日下曝曬,容易使谷粒迅速脫水,造成米粒出現(xiàn)裂紋,碾米時易碎,要杜絕曝曬,曬谷不要過薄,剛曬時可攤3寸厚,并勤翻動,延長曬干時間。曬場應以清潔衛(wèi)生受熱均勻的場地為主,嚴禁在瀝青油的場地上曬谷,以免造成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