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青頂?shù)牟芍乒に嚰夹g(shù)主要有鮮葉采摘、攤放、殺青、炒二青(理條)、烘干等五道工序。
一、鮮葉采摘: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開始采摘,選擇晴天上午待葉面露水干后,依茶芽生長程度,及時分次分批采摘。采一二朵后就要放在籃(筐)中。
采摘標準按不同等級分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二葉。最幼嫩細纖的頂谷,采摘標準為一葉包一芽,每500克干茶有芽葉2萬多個。
二、鮮葉攤放:把采摘下來的鮮葉及時薄攤,在潔凈的竹匾(或竹簾)上,放在陰涼避風處,攤設6—8小時;雨天,高山采摘的鮮葉攤放時間稍長一些,待葉面水分陰干后再付制。
三、殺青:用斜鍋或電炒鍋殺青,投葉時鍋溫掌握在170℃左右,每鍋投葉量250克左右。鮮葉下鍋后,用雙手(或單手)拋炒,炒至熱氣上升時實施抖和悶相結(jié)合的手法,多抖少悶。抖要抖得散,抖得勻。當葉質(zhì)柔軟,折梗不斷,葉色轉(zhuǎn)暗,失水率約40%時起鍋。起鍋后應及時將殺青葉抖散在竹匾上冷卻。
炒二青(理條):炒二青在平鍋或電炒鍋中進行,鍋溫掌握在110℃左右,投葉量為150克左右。入鍋后用右手抓起茶條,向兩面揚抖入鍋中,為形成條緊略扁,狀似雀舌的外表打下基礎。當二青失重20%左右時起鍋,抖散在竹匾內(nèi)攤涼冷卻。
五、烘干:在地面上用黃泥糊成高約3厘米,直徑略小于烘籠的泥圈,泥圈成放入木炭加熱,并揀去煙柴頭,然后在烘籠上墊一塊白紗布,攤茶烘干。攤茶數(shù)量視烘籠大小而定,一般在250克左右,溫度掌握在80℃左右,并及時翻動,保證干燥均勻。翻時動作要輕,以免茶芽斷碎。待用手指捻茶葉成粉末時即為足干,則可下烘,其含水量為4.5%—6%。
天目青頂?shù)钠焚|(zhì)特征:天目青頂條緊略扁,開似雀舌,葉質(zhì)肥厚,銀亮隱露,色澤綠潤,滋味鮮醇爽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凈,芽葉朵朵可辨,色、香、味俱佳。
一、鮮葉采摘: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開始采摘,選擇晴天上午待葉面露水干后,依茶芽生長程度,及時分次分批采摘。采一二朵后就要放在籃(筐)中。
采摘標準按不同等級分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二葉。最幼嫩細纖的頂谷,采摘標準為一葉包一芽,每500克干茶有芽葉2萬多個。
二、鮮葉攤放:把采摘下來的鮮葉及時薄攤,在潔凈的竹匾(或竹簾)上,放在陰涼避風處,攤設6—8小時;雨天,高山采摘的鮮葉攤放時間稍長一些,待葉面水分陰干后再付制。
三、殺青:用斜鍋或電炒鍋殺青,投葉時鍋溫掌握在170℃左右,每鍋投葉量250克左右。鮮葉下鍋后,用雙手(或單手)拋炒,炒至熱氣上升時實施抖和悶相結(jié)合的手法,多抖少悶。抖要抖得散,抖得勻。當葉質(zhì)柔軟,折梗不斷,葉色轉(zhuǎn)暗,失水率約40%時起鍋。起鍋后應及時將殺青葉抖散在竹匾上冷卻。
炒二青(理條):炒二青在平鍋或電炒鍋中進行,鍋溫掌握在110℃左右,投葉量為150克左右。入鍋后用右手抓起茶條,向兩面揚抖入鍋中,為形成條緊略扁,狀似雀舌的外表打下基礎。當二青失重20%左右時起鍋,抖散在竹匾內(nèi)攤涼冷卻。
五、烘干:在地面上用黃泥糊成高約3厘米,直徑略小于烘籠的泥圈,泥圈成放入木炭加熱,并揀去煙柴頭,然后在烘籠上墊一塊白紗布,攤茶烘干。攤茶數(shù)量視烘籠大小而定,一般在250克左右,溫度掌握在80℃左右,并及時翻動,保證干燥均勻。翻時動作要輕,以免茶芽斷碎。待用手指捻茶葉成粉末時即為足干,則可下烘,其含水量為4.5%—6%。
天目青頂?shù)钠焚|(zhì)特征:天目青頂條緊略扁,開似雀舌,葉質(zhì)肥厚,銀亮隱露,色澤綠潤,滋味鮮醇爽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凈,芽葉朵朵可辨,色、香、味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