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猝倒病
1、癥狀 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種子、胚芽或子葉腐爛。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莖基部呈水漬狀黃褐色病斑,繞莖擴展,似水燙狀,而后病莖縊縮成線狀,幼苗即倒地。該病發(fā)生后,短期內(nèi)子葉往往未萎蔫仍保持綠色,而根部表皮腐爛呈褐色。在高濕度苗床中或連陰雨天氣時,開始只是個別幼苗表現(xiàn)癥狀,幾天后以病株為中心向四周迅速擴展,造成大片幼苗猝倒??諝獬睗駮r,病苗或土壤表面可出現(xiàn)白色絮狀霉層而有別于立枯病。
2.傳播途徑及發(fā)病條件 該病主要由腐霉真菌所致。影響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溫度、濕度、光照和管理水平。
苗床溫度過大、澆水過多、土壤溫度15℃以下、陰雨天氣多、光照不足、播種過密、間苗移苗不及時、施用帶菌肥料、長期使用同一苗床土壤等都會誘使該病發(fā)生或加重。傳播途徑主要為雨水或流水。
3.防治方法 采用快速育苗、無土育苗或無病土育苗。
苗床處理。播種前15~20天,將床土翻松平整,每平方米用40%甲醛(福爾馬林) 50毫升,加水2~4公斤,均勻地澆于床土上,然后用薄膜或麻袋覆蓋4~5天,再揭去覆蓋物,翻動床土2~3次,10~15天即可播種。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1混合,每平方米用藥8~10克,加細土10~15公斤拌勻配成藥土,播種時將三分之二藥土撒于畦面上,播后再用三分之一藥土覆蓋在種子上。
種子處理。溫湯浸種既可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又可起催芽和提早出苗的作用;藥劑處理,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和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按3:1混配浸種。
加強苗床管理。播種密度不宜過大,注意間苗和分苗,做好保溫工作,施足底肥,糞肥要充分腐熟。不能大水漫灌,以免苗床濕度過大。如果苗床濕度較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通風,也可撒細干土或草木灰降低濕度。并要及時拔除病苗以防蔓延。
藥劑防治。 發(fā)現(xiàn)病苗后及時拔除并噴藥防治。
可以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5~8天噴灑一次,連噴2~3次。
二、立枯病
1.癥狀 幼苗出土后即可受害,尤以中后期為重。病苗基部變褐色,后病部收縮細縊、莖葉萎垂枯死。稍大病苗發(fā)病初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當病斑繞莖一周時,幼苗逐漸枯死,葉片萎蔫不能復原,直至直立枯死。病斑初呈橢圓形暗褐色,具同心輪紋及淡褐色蛛絲狀霉,后期形成菌核,是與猝倒病區(qū)別的又一重要特征。
2.傳播途徑及發(fā)病條件 該病由立枯絲核真菌侵染引起,病菌發(fā)育適溫為24℃。播種過密、間苗或分苗不及時,造成幼苗徒長,溫度過高通風不良或土壤水分忽高忽低均易誘發(fā)該病。常從根部、幼莖和傷口侵染發(fā)病。
3.防治方法 苗床處理。參照猝倒病。
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的0.3%的40%拌種雙,或者用50%福美雙拌種。 加強苗床管理。注意提高地溫、科學通風,防止苗床出現(xiàn)高溫高濕。
發(fā)病初期噴淋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井崗霉素水劑1500倍液。猝倒病、立枯病混發(fā)時,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淋,每平方米2~3升,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三、漚根
1.癥狀 幼苗(育苗階段或定植后)根部不發(fā)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銹褐色而后腐爛,致地上部葉片變黃。嚴重的萎蔫枯死,極易拔起。
2.病因 由低溫(地溫低于12℃)持續(xù)時間長、澆水過多或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等引起。
3.防治方法 畦面要平、嚴禁大水漫灌。連陰雨天要及時通風透光。
采用日光能溫室或電熱線育苗。加強苗床地溫管理,控制苗床溫度在15℃以上。發(fā)生輕微漚根后要及時松土,提高地溫,待新根長出后再轉(zhuǎn)入正常管理。
1、癥狀 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種子、胚芽或子葉腐爛。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莖基部呈水漬狀黃褐色病斑,繞莖擴展,似水燙狀,而后病莖縊縮成線狀,幼苗即倒地。該病發(fā)生后,短期內(nèi)子葉往往未萎蔫仍保持綠色,而根部表皮腐爛呈褐色。在高濕度苗床中或連陰雨天氣時,開始只是個別幼苗表現(xiàn)癥狀,幾天后以病株為中心向四周迅速擴展,造成大片幼苗猝倒??諝獬睗駮r,病苗或土壤表面可出現(xiàn)白色絮狀霉層而有別于立枯病。
2.傳播途徑及發(fā)病條件 該病主要由腐霉真菌所致。影響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溫度、濕度、光照和管理水平。
苗床溫度過大、澆水過多、土壤溫度15℃以下、陰雨天氣多、光照不足、播種過密、間苗移苗不及時、施用帶菌肥料、長期使用同一苗床土壤等都會誘使該病發(fā)生或加重。傳播途徑主要為雨水或流水。
3.防治方法 采用快速育苗、無土育苗或無病土育苗。
苗床處理。播種前15~20天,將床土翻松平整,每平方米用40%甲醛(福爾馬林) 50毫升,加水2~4公斤,均勻地澆于床土上,然后用薄膜或麻袋覆蓋4~5天,再揭去覆蓋物,翻動床土2~3次,10~15天即可播種。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1混合,每平方米用藥8~10克,加細土10~15公斤拌勻配成藥土,播種時將三分之二藥土撒于畦面上,播后再用三分之一藥土覆蓋在種子上。
種子處理。溫湯浸種既可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又可起催芽和提早出苗的作用;藥劑處理,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和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按3:1混配浸種。
加強苗床管理。播種密度不宜過大,注意間苗和分苗,做好保溫工作,施足底肥,糞肥要充分腐熟。不能大水漫灌,以免苗床濕度過大。如果苗床濕度較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通風,也可撒細干土或草木灰降低濕度。并要及時拔除病苗以防蔓延。
藥劑防治。 發(fā)現(xiàn)病苗后及時拔除并噴藥防治。
可以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5~8天噴灑一次,連噴2~3次。
二、立枯病
1.癥狀 幼苗出土后即可受害,尤以中后期為重。病苗基部變褐色,后病部收縮細縊、莖葉萎垂枯死。稍大病苗發(fā)病初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當病斑繞莖一周時,幼苗逐漸枯死,葉片萎蔫不能復原,直至直立枯死。病斑初呈橢圓形暗褐色,具同心輪紋及淡褐色蛛絲狀霉,后期形成菌核,是與猝倒病區(qū)別的又一重要特征。
2.傳播途徑及發(fā)病條件 該病由立枯絲核真菌侵染引起,病菌發(fā)育適溫為24℃。播種過密、間苗或分苗不及時,造成幼苗徒長,溫度過高通風不良或土壤水分忽高忽低均易誘發(fā)該病。常從根部、幼莖和傷口侵染發(fā)病。
3.防治方法 苗床處理。參照猝倒病。
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的0.3%的40%拌種雙,或者用50%福美雙拌種。 加強苗床管理。注意提高地溫、科學通風,防止苗床出現(xiàn)高溫高濕。
發(fā)病初期噴淋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井崗霉素水劑1500倍液。猝倒病、立枯病混發(fā)時,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淋,每平方米2~3升,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三、漚根
1.癥狀 幼苗(育苗階段或定植后)根部不發(fā)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銹褐色而后腐爛,致地上部葉片變黃。嚴重的萎蔫枯死,極易拔起。
2.病因 由低溫(地溫低于12℃)持續(xù)時間長、澆水過多或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等引起。
3.防治方法 畦面要平、嚴禁大水漫灌。連陰雨天要及時通風透光。
采用日光能溫室或電熱線育苗。加強苗床地溫管理,控制苗床溫度在15℃以上。發(fā)生輕微漚根后要及時松土,提高地溫,待新根長出后再轉(zhuǎn)入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