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化肥、農藥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尤其是水田除草劑的推廣應用,解決了草荒難題,使水稻產量不斷提升,這對國人解決溫飽問題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但是,其負面影響極其嚴重,一方面,化學藥物的大量施用嚴重污染了水域環(huán)境與土地資源,造成水生物與土壤微生物不斷減少,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另一方面,生產的稻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化學農藥殘毒,嚴重危害了人類的身心健康,造成各種惡性疾病的發(fā)生。為了解決化學農藥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和食品殘毒兩大世界難題,很多科學家在苦苦地探索著解決辦法,比如尋找植物源農藥進行雜草防除、尋求作物基因對雜草的防除作用、尋求某些腐生微生物感染植物時對作物和雜草具有選擇性從而達到除草目的,然而以上3種途徑沒有達到實質性突破,都不能達到徹底消除化學農藥對環(huán)境與水稻的污染。
水稻種植過程中魚養(yǎng)稻田技術應用(以下簡稱"魚養(yǎng)稻")的問世,徹底代替了化學除草劑和殺蟲劑,解決了水田環(huán)境污染和食品農藥殘留兩大世界難題,這項技術由于可操作性強,稻農容易接受和掌握,完全可能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生產而形成產業(yè)化。這項技術既克服了有機食品生產操作難的問題,又解決了綠色食品質量偏低的問題,實現(xiàn)了數(shù)量與質量的雙贏;既滿足了生產者的經濟要求,又迎合了市場,為所有吃大米飯的人獻上了放心飯。
一、"魚養(yǎng)稻"技術數(shù)據(jù)及操作規(guī)程
1.稻田的選擇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交通方便、地塊保水性好的稻田,每塊稻田的面積不得小于1畝。
2.田間工程 多年種稻的老田, 田埂要重新修整,達到高40cm、底寬50cm、頂寬30cm,修整后要壓實,不許有鼠洞和螻蛄洞。集魚溝不需單獨開挖,可在水耙地結束時拖拉機不帶拖板靠田埂邊一側低速走一趟,兩條輪胎印自然形成集魚溝。采用天然江、河水灌溉的稻田,進、排水口要設置攔魚柵,防止野雜魚和敵害生物在注水時混入田間危害魚苗,攔魚柵要用夏花網(wǎng)衣或窗紗制成,能達到順利過水且可防止田內魚苗頂流逃跑或跳躍逃跑即可。采用地下水灌溉時可以不設攔魚柵,因為地下水水溫很低,魚苗遇見涼水會躲的很遠,不可能去頂流,且地下水中也沒有任何敵害生物。
3.平整土地 "魚養(yǎng)稻"的地塊必須是秋翻地或春翻地,翻耕深度要達到20cm,水耙地時要整平耙細,必須達到寸水不漏泥,不許有漏翻和漏耙的地塊,水耙地后的地塊要及時回水6cm左右,不許晾曬,更不許"花達水"。要根據(jù)插秧時間確定水耙地時間,即插秧前1天~2天方可水耙地。
4.水稻種植要求水稻品種要求選擇優(yōu)質、高產、莖桿堅挺、抗倒伏、抗病害能力強的品種。育苗的準確時間要根據(jù)插秧時間向前推算(一般秧齡要30天),育苗方法必須采用缽體秧盤育苗,進行旱育秧,育壯秧。插秧方法是缽體擺栽或拋秧;插秧時間要根據(jù)放養(yǎng)魚苗的準確時間來決定插秧時間,即放魚前的2天~3天是最佳的插秧時間(放魚時間也由插秧時間來確定,兩者相互關聯(lián));插植密度為行距35cm,株距20cm,每株2~3棵,也可根據(jù)當?shù)赝茝V的水稻最佳產量的插植方法來確定,無特殊要求。
5.魚苗放養(yǎng) 根據(jù)"魚養(yǎng)稻"的準確面積,及時采購足夠數(shù)量的各種魚苗,并確保數(shù)量準確、規(guī)格整齊、無病無傷、體質健壯活潑。插秧后2天~5天內,放養(yǎng)規(guī)格為體長2cm的野鯉700尾/畝、放養(yǎng)規(guī)格為體長2cm的銀鯽200尾/畝、放養(yǎng)規(guī)格為體長2cm的團頭魴或鳊魚300尾/畝、放養(yǎng)規(guī)格為體長2cm的泥鰍300尾/畝;放養(yǎng)時間要在水稻插秧后2天~5天內全部放養(yǎng)結束。
各環(huán)節(jié)的準確時間要根據(jù)春季氣溫的實際情況正確決定,各環(huán)節(jié)的準確時間是指育秧時間、水耙地時間、插秧時間、放魚時間,這些環(huán)節(jié)要同步進行至關重要,一定要有周密的計劃,千萬不能出錯。
魚苗放入稻田的方法:①要緩苗10分鐘,即把裝有魚苗的尼龍袋放入稻田的深水處,袋內的水溫與稻田水溫會自動調節(jié),約10分鐘左右后袋內外水溫相差不超過3℃時方可將魚苗放入田間;②進行魚體消毒,可在魚苗緩苗后至放入稻田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魚體3分鐘~5分鐘,之后再將魚苗緩慢放入稻田中。
6.水層管理 水稻插秧后,要保持3cm~5cm的水層,這是與水稻普通種植方法的根本區(qū)別之處。"魚養(yǎng)稻"是保水灌溉法,普通種植水稻是"淺、濕、干"灌溉法,這也是廣大種植戶必須接受和更新的觀念。保水灌溉種植不會影響水稻扎根和分孽,反而會促進稻苗生長,增產作用明顯。
由于"魚養(yǎng)稻"種植水稻,田間無任何化學農藥除草殺蟲,這些艱巨任務全部依靠魚苗來完成。放入田間1周內的魚苗沒有除草殺蟲的能力,只能在水稻插秧后保持水層3cm~5cm,1周后魚苗體長接近4cm,食性轉化后才能夠吃掉草籽和草芽。
水稻插秧后保水灌溉,也正是稻農最擔心稻苗不會正常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期間如配合不好和缺水則魚苗不會正常生長甚至死亡,魚苗達不到預期規(guī)格則稻田會草荒,嚴重時將導致失敗。
由于采取缽體擺栽或拋秧,稻田灌水3cm~5cm則稻苗會順利生長,不會出現(xiàn)大緩苗現(xiàn)象,由于苗壯,沒有落水葉片,也不會導致潛葉蠅的危害。
隨著水稻苗和魚苗的生長,灌水深度也要同時加深至6cm以上。水稻分蘗后期加高水位,控制水稻無效分蘗,更有利魚苗生長,更能發(fā)揮"魚養(yǎng)稻"的作用。
根據(jù)水稻的生長情況,稻田的水深也應根據(jù)水稻的需要增減水位,在水稻齊穗后"魚養(yǎng)稻"任務已基本完成,可以排水捕魚。
7.田間管理 魚苗放入稻田1周內,可靠稻田中的天然餌料生物維持正常生長,此期間魚苗主要捕食稻田中的浮游動物;隨著各種魚苗的不斷生長和食性轉化,逐步以稻田中的草籽、草芽、害蟲等為食,但這些食物的數(shù)量有限,很快被吃光,滿足不了快速生長的魚苗的需要,魚苗出現(xiàn)饑餓狀態(tài)。這也是"魚養(yǎng)稻"技術所必須有的環(huán)節(jié),為了讓魚苗更好地為稻田服務,必須保持這種饑餓狀態(tài),但又不能過于饑餓而影響生長或造成死亡,要適當補充投喂飼料,采取隔日投喂1次的方法喂魚,投喂時間為隔日傍晚投喂1次,投喂量以次日早晨吃完為限,采取不定點投喂,每次投喂都要換一個地方。全價顆粒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30%,粒徑3mm,投喂量為每公頃稻田25kg。應該強調的是,魚苗為了維持生命和正常生長,在饑餓的時候會瘋狂地去尋找田間各種可以利用的食物,"魚養(yǎng)稻"的各種作用都是通過魚類尋找食物和攝食的過程來實現(xiàn)的。
在水耙地前施足基肥,施肥量可根據(jù)土壤肥沃程度和設計水稻產量來決定。追肥時要本著少量多次的原則,尿素、硫酸氨每次用量最多不超過10kg/畝。"魚養(yǎng)稻"地塊不許施用碳氨、氨水等易揮發(fā)、刺激性強的肥料,防止魚類中毒死亡。
為了確保"魚養(yǎng)稻"的成功,在魚苗放入稻田后至起捕前,此期間的前期最低水深不得小于3cm,后期不得小于6cm。
8.病害防治 可定期(每隔2周1次)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抗菌素或投喂飼料加工廠配制的藥餌,防止魚類細菌性疾病的發(fā)生。
關于水稻病、蟲、草的防治,首先,"魚養(yǎng)稻"的地塊不需施用任何化學除草劑和殺蟲劑,也不需化學藥物封地除草,稻田的除草、殺蟲任務全部由魚苗來完成,會有非常理想甚至超過農藥的效果;其次,要選擇抗病能力強、大米品質好的優(yōu)良水稻品種,正常年景不會發(fā)生稻瘟病,一旦由于施肥不當而氮肥嚴重超量或低溫多雨寡照等因素造成稻瘟病必須用藥時,要選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的藥物來治療;再次,如遇特殊情況造成葉面害蟲嚴重威脅水稻產量時,要選用高效低毒的植物源或生物源殺蟲藥物來治療,保住水稻產量,不許使用高毒以上的高殘留農藥,如葉面害蟲不嚴重(如負泥蟲等)則要用人工處理使其落入水中被魚苗吃掉而不需施藥;最后,水稻插秧時混入的稻稗草或夾心稻稗草(在稻穴內的草)高于稻苗時,要隨時用人工拔出。
9.日常管理每天要堅持早晚巡田,觀察魚類攝食是否正常,在稻田的下風口處觀察各種雜草的漂浮量,檢查田埂是否有漏洞、攔魚柵是否損壞或雜物堵塞而影響過水,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
二、有益效果和各項作用
1.松土耕地作用 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中部有較強的適應性,它們在稻田中的第一任務就是根據(jù)自己的食性特點和生物學特性去尋找、吃掉食物。它們的綜合食物構成為:草籽、草芽、小草、浮游動物、蟲卵和害蟲。在尋找這些食物時,它們發(fā)揮了各自的長處和特點,野鯉、銀鯽、泥鰍起到了松土耕地、疏松土壤的作用。特別是泥鰍可以在耕作層中自由出入,也就是稻田泥面以下的15cm左右,由于它們的自由出入對稻田起到了深松作用。野鯉、銀鯽、泥鰍互相配合在稻田中能起到人力、機械無法達到的松土效果,土壤總孔隙度可達到60%左右。
在施用農藥方法耕作的水稻田里,水稻成熟曬干稻田后,人工插秧時留下的腳印清晰可見,深度在10cm以上機械上插秧留下的壟溝、壟臺也清晰可見,高低在5cm以上并且,田間土質板結堅硬,走上去如同踩在石頭上。"魚養(yǎng)稻"技術耕作的稻田里,水稻成熟曬干稻田后,人工或機械插秧時的一切痕跡全無,稻田地面像人工抹的一樣水平,并且田間土質松軟,走上去如同踩在地毯上一樣柔軟。
2.代替化學農藥除草作用 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后,它們?yōu)榱司S持自己的生命,不停地尋找任何可以利用的食物,即草籽、草芽、小草、浮游動物、蟲卵和害蟲。在稻田插秧后,由于田間土質肥沃,各種天然餌料生物極其豐富,這些食物可以滿足四種魚苗7天以內快速生長的需要;之后出現(xiàn)饑餓狀態(tài),為了讓各種魚苗更好地控制稻田的雜草和害蟲等,必須保持饑餓狀態(tài)且還不至于餓死,要適當補充人工飼料。此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是讓魚苗吃草、吃蟲的速度永遠大于草、蟲的生長速度,達到代替農藥的除草、滅蟲作用。除草范圍:長芒野稗、無芒稗、三棱草、水莎草、球穗草、鴨舌草、剪谷穎等各種籽生、根生雜草。在"魚養(yǎng)稻"的示范田中,經農業(yè)專家實測,每百平方米稻田雜草不超過4棵,而不施農藥、不放魚苗的對照區(qū)里每1平方米稻田就有稻稗300棵以上、三棱草90棵,其它草不統(tǒng)計僅這兩種草就超過390棵。
3.代替化學農藥消滅水中害蟲作用 野鯉、銀鯽、團頭魴、泥鰍四種魚苗在稻田中科學混養(yǎng),在吃掉各種浮游動物、蟲卵和底棲動物的同時也直接吃掉了水稻害蟲,如稻虱、葉蟬螟、浮塵子、稻搖蚊等,從而達到了徹底消滅稻田水中害蟲的作用。
4.提溫作用 野鯉、銀鯽、團頭魴或鳊魚、泥鰍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后,自動分成若干小群體,群體規(guī)模3尾~50尾不等,在稻田中尋找食物,稻田中的任何一個部位、角落都不會放過,特別是野鯉、銀鯽、泥鰍不停地挖掘稻田底泥,把整個稻田池水攪渾,使水體顏色加重,增強了水體對陽光的吸收能力,起到了為水田增溫的作用。四種魚苗在稻田生長的過程中可為稻田增加有效積溫80℃~100℃。
5.增氧作用 未放魚苗而靜止的稻田,只是水的表層溶解氧含量較高,而稻田底層水溶解氧含量較低。稻田水中溶解氧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二是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水中。這兩種溶解氧來源都局限在稻田水的上層,加上水稻根莖不斷呼吸耗氧,導致稻田水中底層含氧量更低。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后,不斷地游動攝食,攪動水體,使稻田上千水層對流,打破了溶解氧臨界層,加上魚類在水中游動產生波紋,使空氣中的氧氣源源不斷地溶解到水中,這些環(huán)節(jié)就提高了整個稻田水體的溶解氧含量。經測定,有魚活動的稻田水體溶解氧含量為11.0mg/L,無魚活動的稻田水體溶解氧含量為8.0mg/L。由于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得到提高,增加了稻田土壤的通透性,促進了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長。
6.促早熟增產作用 野鯉、銀鯽、團頭魴或鳊魚、泥鰍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后,利用它們的各種食性、習性及生物學特性進行"魚養(yǎng)稻",促進了水稻的快速生長和分蘗,促進了其根系發(fā)達,因此可以促進水稻早熟7天,對北方無霜期短來講則這7天時間顯得特別寶貴,是水稻豐收、成熟的保證,還可增加產量10%左右。
7.提質增效作用 "魚養(yǎng)稻"技術是2001年開始試驗,2002年田間試驗,2003年試驗示范的,已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技術成果。農民利用普通方法種水稻1公頃可產稻谷7500kg,按出米率65%計算可加工大米4875kg,普通大米市場價每公斤1.8元,毛收入是8775元人民幣;而利用"魚養(yǎng)稻"技術耕種1公頃稻田,產量也按7500kg計算,出米率也按65%計算,可加工大米4875kg,無農藥殘毒的高品質大米可賣到人民幣每公斤36元以上,按3.6元計算則毛收入是17550元人民幣,兩種種植方法的成本基本一樣,約每公頃費用6000元,普通方法種植1公頃的盈利額是2775元,"魚養(yǎng)稻"技術種植1公頃盈利額是11550元,比普通種法每公頃多收入8775元,是普通種法的4.16倍。
8.綠色環(huán)保作用 "魚養(yǎng)稻"技術的研究,是基于全球推行的清潔生產戰(zhàn)略和綠色設計、綠色技術、綠色制造的三綠發(fā)展戰(zhàn)略,以及我國大力推行的農業(yè)生產必須符合生態(tài)上安全與經濟上繁榮兩個變量雙贏策略而進行的,從而為綠色和有機食品大米的生產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生產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是未來農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魚養(yǎng)稻"技術使大地回歸自然,使田野不再污染,它將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加卓越的貢獻。
水稻種植過程中魚養(yǎng)稻田技術應用(以下簡稱"魚養(yǎng)稻")的問世,徹底代替了化學除草劑和殺蟲劑,解決了水田環(huán)境污染和食品農藥殘留兩大世界難題,這項技術由于可操作性強,稻農容易接受和掌握,完全可能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生產而形成產業(yè)化。這項技術既克服了有機食品生產操作難的問題,又解決了綠色食品質量偏低的問題,實現(xiàn)了數(shù)量與質量的雙贏;既滿足了生產者的經濟要求,又迎合了市場,為所有吃大米飯的人獻上了放心飯。
一、"魚養(yǎng)稻"技術數(shù)據(jù)及操作規(guī)程
1.稻田的選擇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交通方便、地塊保水性好的稻田,每塊稻田的面積不得小于1畝。
2.田間工程 多年種稻的老田, 田埂要重新修整,達到高40cm、底寬50cm、頂寬30cm,修整后要壓實,不許有鼠洞和螻蛄洞。集魚溝不需單獨開挖,可在水耙地結束時拖拉機不帶拖板靠田埂邊一側低速走一趟,兩條輪胎印自然形成集魚溝。采用天然江、河水灌溉的稻田,進、排水口要設置攔魚柵,防止野雜魚和敵害生物在注水時混入田間危害魚苗,攔魚柵要用夏花網(wǎng)衣或窗紗制成,能達到順利過水且可防止田內魚苗頂流逃跑或跳躍逃跑即可。采用地下水灌溉時可以不設攔魚柵,因為地下水水溫很低,魚苗遇見涼水會躲的很遠,不可能去頂流,且地下水中也沒有任何敵害生物。
3.平整土地 "魚養(yǎng)稻"的地塊必須是秋翻地或春翻地,翻耕深度要達到20cm,水耙地時要整平耙細,必須達到寸水不漏泥,不許有漏翻和漏耙的地塊,水耙地后的地塊要及時回水6cm左右,不許晾曬,更不許"花達水"。要根據(jù)插秧時間確定水耙地時間,即插秧前1天~2天方可水耙地。
4.水稻種植要求水稻品種要求選擇優(yōu)質、高產、莖桿堅挺、抗倒伏、抗病害能力強的品種。育苗的準確時間要根據(jù)插秧時間向前推算(一般秧齡要30天),育苗方法必須采用缽體秧盤育苗,進行旱育秧,育壯秧。插秧方法是缽體擺栽或拋秧;插秧時間要根據(jù)放養(yǎng)魚苗的準確時間來決定插秧時間,即放魚前的2天~3天是最佳的插秧時間(放魚時間也由插秧時間來確定,兩者相互關聯(lián));插植密度為行距35cm,株距20cm,每株2~3棵,也可根據(jù)當?shù)赝茝V的水稻最佳產量的插植方法來確定,無特殊要求。
5.魚苗放養(yǎng) 根據(jù)"魚養(yǎng)稻"的準確面積,及時采購足夠數(shù)量的各種魚苗,并確保數(shù)量準確、規(guī)格整齊、無病無傷、體質健壯活潑。插秧后2天~5天內,放養(yǎng)規(guī)格為體長2cm的野鯉700尾/畝、放養(yǎng)規(guī)格為體長2cm的銀鯽200尾/畝、放養(yǎng)規(guī)格為體長2cm的團頭魴或鳊魚300尾/畝、放養(yǎng)規(guī)格為體長2cm的泥鰍300尾/畝;放養(yǎng)時間要在水稻插秧后2天~5天內全部放養(yǎng)結束。
各環(huán)節(jié)的準確時間要根據(jù)春季氣溫的實際情況正確決定,各環(huán)節(jié)的準確時間是指育秧時間、水耙地時間、插秧時間、放魚時間,這些環(huán)節(jié)要同步進行至關重要,一定要有周密的計劃,千萬不能出錯。
魚苗放入稻田的方法:①要緩苗10分鐘,即把裝有魚苗的尼龍袋放入稻田的深水處,袋內的水溫與稻田水溫會自動調節(jié),約10分鐘左右后袋內外水溫相差不超過3℃時方可將魚苗放入田間;②進行魚體消毒,可在魚苗緩苗后至放入稻田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魚體3分鐘~5分鐘,之后再將魚苗緩慢放入稻田中。
6.水層管理 水稻插秧后,要保持3cm~5cm的水層,這是與水稻普通種植方法的根本區(qū)別之處。"魚養(yǎng)稻"是保水灌溉法,普通種植水稻是"淺、濕、干"灌溉法,這也是廣大種植戶必須接受和更新的觀念。保水灌溉種植不會影響水稻扎根和分孽,反而會促進稻苗生長,增產作用明顯。
由于"魚養(yǎng)稻"種植水稻,田間無任何化學農藥除草殺蟲,這些艱巨任務全部依靠魚苗來完成。放入田間1周內的魚苗沒有除草殺蟲的能力,只能在水稻插秧后保持水層3cm~5cm,1周后魚苗體長接近4cm,食性轉化后才能夠吃掉草籽和草芽。
水稻插秧后保水灌溉,也正是稻農最擔心稻苗不會正常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期間如配合不好和缺水則魚苗不會正常生長甚至死亡,魚苗達不到預期規(guī)格則稻田會草荒,嚴重時將導致失敗。
由于采取缽體擺栽或拋秧,稻田灌水3cm~5cm則稻苗會順利生長,不會出現(xiàn)大緩苗現(xiàn)象,由于苗壯,沒有落水葉片,也不會導致潛葉蠅的危害。
隨著水稻苗和魚苗的生長,灌水深度也要同時加深至6cm以上。水稻分蘗后期加高水位,控制水稻無效分蘗,更有利魚苗生長,更能發(fā)揮"魚養(yǎng)稻"的作用。
根據(jù)水稻的生長情況,稻田的水深也應根據(jù)水稻的需要增減水位,在水稻齊穗后"魚養(yǎng)稻"任務已基本完成,可以排水捕魚。
7.田間管理 魚苗放入稻田1周內,可靠稻田中的天然餌料生物維持正常生長,此期間魚苗主要捕食稻田中的浮游動物;隨著各種魚苗的不斷生長和食性轉化,逐步以稻田中的草籽、草芽、害蟲等為食,但這些食物的數(shù)量有限,很快被吃光,滿足不了快速生長的魚苗的需要,魚苗出現(xiàn)饑餓狀態(tài)。這也是"魚養(yǎng)稻"技術所必須有的環(huán)節(jié),為了讓魚苗更好地為稻田服務,必須保持這種饑餓狀態(tài),但又不能過于饑餓而影響生長或造成死亡,要適當補充投喂飼料,采取隔日投喂1次的方法喂魚,投喂時間為隔日傍晚投喂1次,投喂量以次日早晨吃完為限,采取不定點投喂,每次投喂都要換一個地方。全價顆粒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30%,粒徑3mm,投喂量為每公頃稻田25kg。應該強調的是,魚苗為了維持生命和正常生長,在饑餓的時候會瘋狂地去尋找田間各種可以利用的食物,"魚養(yǎng)稻"的各種作用都是通過魚類尋找食物和攝食的過程來實現(xiàn)的。
在水耙地前施足基肥,施肥量可根據(jù)土壤肥沃程度和設計水稻產量來決定。追肥時要本著少量多次的原則,尿素、硫酸氨每次用量最多不超過10kg/畝。"魚養(yǎng)稻"地塊不許施用碳氨、氨水等易揮發(fā)、刺激性強的肥料,防止魚類中毒死亡。
為了確保"魚養(yǎng)稻"的成功,在魚苗放入稻田后至起捕前,此期間的前期最低水深不得小于3cm,后期不得小于6cm。
8.病害防治 可定期(每隔2周1次)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抗菌素或投喂飼料加工廠配制的藥餌,防止魚類細菌性疾病的發(fā)生。
關于水稻病、蟲、草的防治,首先,"魚養(yǎng)稻"的地塊不需施用任何化學除草劑和殺蟲劑,也不需化學藥物封地除草,稻田的除草、殺蟲任務全部由魚苗來完成,會有非常理想甚至超過農藥的效果;其次,要選擇抗病能力強、大米品質好的優(yōu)良水稻品種,正常年景不會發(fā)生稻瘟病,一旦由于施肥不當而氮肥嚴重超量或低溫多雨寡照等因素造成稻瘟病必須用藥時,要選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的藥物來治療;再次,如遇特殊情況造成葉面害蟲嚴重威脅水稻產量時,要選用高效低毒的植物源或生物源殺蟲藥物來治療,保住水稻產量,不許使用高毒以上的高殘留農藥,如葉面害蟲不嚴重(如負泥蟲等)則要用人工處理使其落入水中被魚苗吃掉而不需施藥;最后,水稻插秧時混入的稻稗草或夾心稻稗草(在稻穴內的草)高于稻苗時,要隨時用人工拔出。
9.日常管理每天要堅持早晚巡田,觀察魚類攝食是否正常,在稻田的下風口處觀察各種雜草的漂浮量,檢查田埂是否有漏洞、攔魚柵是否損壞或雜物堵塞而影響過水,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
二、有益效果和各項作用
1.松土耕地作用 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中部有較強的適應性,它們在稻田中的第一任務就是根據(jù)自己的食性特點和生物學特性去尋找、吃掉食物。它們的綜合食物構成為:草籽、草芽、小草、浮游動物、蟲卵和害蟲。在尋找這些食物時,它們發(fā)揮了各自的長處和特點,野鯉、銀鯽、泥鰍起到了松土耕地、疏松土壤的作用。特別是泥鰍可以在耕作層中自由出入,也就是稻田泥面以下的15cm左右,由于它們的自由出入對稻田起到了深松作用。野鯉、銀鯽、泥鰍互相配合在稻田中能起到人力、機械無法達到的松土效果,土壤總孔隙度可達到60%左右。
在施用農藥方法耕作的水稻田里,水稻成熟曬干稻田后,人工插秧時留下的腳印清晰可見,深度在10cm以上機械上插秧留下的壟溝、壟臺也清晰可見,高低在5cm以上并且,田間土質板結堅硬,走上去如同踩在石頭上。"魚養(yǎng)稻"技術耕作的稻田里,水稻成熟曬干稻田后,人工或機械插秧時的一切痕跡全無,稻田地面像人工抹的一樣水平,并且田間土質松軟,走上去如同踩在地毯上一樣柔軟。
2.代替化學農藥除草作用 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后,它們?yōu)榱司S持自己的生命,不停地尋找任何可以利用的食物,即草籽、草芽、小草、浮游動物、蟲卵和害蟲。在稻田插秧后,由于田間土質肥沃,各種天然餌料生物極其豐富,這些食物可以滿足四種魚苗7天以內快速生長的需要;之后出現(xiàn)饑餓狀態(tài),為了讓各種魚苗更好地控制稻田的雜草和害蟲等,必須保持饑餓狀態(tài)且還不至于餓死,要適當補充人工飼料。此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是讓魚苗吃草、吃蟲的速度永遠大于草、蟲的生長速度,達到代替農藥的除草、滅蟲作用。除草范圍:長芒野稗、無芒稗、三棱草、水莎草、球穗草、鴨舌草、剪谷穎等各種籽生、根生雜草。在"魚養(yǎng)稻"的示范田中,經農業(yè)專家實測,每百平方米稻田雜草不超過4棵,而不施農藥、不放魚苗的對照區(qū)里每1平方米稻田就有稻稗300棵以上、三棱草90棵,其它草不統(tǒng)計僅這兩種草就超過390棵。
3.代替化學農藥消滅水中害蟲作用 野鯉、銀鯽、團頭魴、泥鰍四種魚苗在稻田中科學混養(yǎng),在吃掉各種浮游動物、蟲卵和底棲動物的同時也直接吃掉了水稻害蟲,如稻虱、葉蟬螟、浮塵子、稻搖蚊等,從而達到了徹底消滅稻田水中害蟲的作用。
4.提溫作用 野鯉、銀鯽、團頭魴或鳊魚、泥鰍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后,自動分成若干小群體,群體規(guī)模3尾~50尾不等,在稻田中尋找食物,稻田中的任何一個部位、角落都不會放過,特別是野鯉、銀鯽、泥鰍不停地挖掘稻田底泥,把整個稻田池水攪渾,使水體顏色加重,增強了水體對陽光的吸收能力,起到了為水田增溫的作用。四種魚苗在稻田生長的過程中可為稻田增加有效積溫80℃~100℃。
5.增氧作用 未放魚苗而靜止的稻田,只是水的表層溶解氧含量較高,而稻田底層水溶解氧含量較低。稻田水中溶解氧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二是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水中。這兩種溶解氧來源都局限在稻田水的上層,加上水稻根莖不斷呼吸耗氧,導致稻田水中底層含氧量更低。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后,不斷地游動攝食,攪動水體,使稻田上千水層對流,打破了溶解氧臨界層,加上魚類在水中游動產生波紋,使空氣中的氧氣源源不斷地溶解到水中,這些環(huán)節(jié)就提高了整個稻田水體的溶解氧含量。經測定,有魚活動的稻田水體溶解氧含量為11.0mg/L,無魚活動的稻田水體溶解氧含量為8.0mg/L。由于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得到提高,增加了稻田土壤的通透性,促進了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長。
6.促早熟增產作用 野鯉、銀鯽、團頭魴或鳊魚、泥鰍四種魚苗適時混合放入稻田后,利用它們的各種食性、習性及生物學特性進行"魚養(yǎng)稻",促進了水稻的快速生長和分蘗,促進了其根系發(fā)達,因此可以促進水稻早熟7天,對北方無霜期短來講則這7天時間顯得特別寶貴,是水稻豐收、成熟的保證,還可增加產量10%左右。
7.提質增效作用 "魚養(yǎng)稻"技術是2001年開始試驗,2002年田間試驗,2003年試驗示范的,已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技術成果。農民利用普通方法種水稻1公頃可產稻谷7500kg,按出米率65%計算可加工大米4875kg,普通大米市場價每公斤1.8元,毛收入是8775元人民幣;而利用"魚養(yǎng)稻"技術耕種1公頃稻田,產量也按7500kg計算,出米率也按65%計算,可加工大米4875kg,無農藥殘毒的高品質大米可賣到人民幣每公斤36元以上,按3.6元計算則毛收入是17550元人民幣,兩種種植方法的成本基本一樣,約每公頃費用6000元,普通方法種植1公頃的盈利額是2775元,"魚養(yǎng)稻"技術種植1公頃盈利額是11550元,比普通種法每公頃多收入8775元,是普通種法的4.16倍。
8.綠色環(huán)保作用 "魚養(yǎng)稻"技術的研究,是基于全球推行的清潔生產戰(zhàn)略和綠色設計、綠色技術、綠色制造的三綠發(fā)展戰(zhàn)略,以及我國大力推行的農業(yè)生產必須符合生態(tài)上安全與經濟上繁榮兩個變量雙贏策略而進行的,從而為綠色和有機食品大米的生產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生產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是未來農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魚養(yǎng)稻"技術使大地回歸自然,使田野不再污染,它將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加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