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中旬,新農鄉(xiāng)北溝村王某家飼養(yǎng)的豬只相繼發(fā)生以高熱、皮膚發(fā)紅、耳尖及腹下等處出現紫紅色斑塊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經實驗室診斷確診為豬附紅細胞體與鏈球菌混合感染。
1 發(fā)病情況
該養(yǎng)豬戶共飼養(yǎng)豬只124頭,其中母豬13頭、種公豬1頭、育肥豬79頭、仔豬31頭。采用自繁自養(yǎng)方式喂養(yǎng),并且嚴格按防疫程序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疫苗。9月初從外地購回1頭杜洛克種公豬,購回后1周種公豬開始發(fā)病,9月中旬其它豬只相繼發(fā)病,至9月末共發(fā)病79頭,死亡7頭(母豬1頭、育肥豬3頭、仔豬3頭),發(fā)病率為63.7%,死亡占發(fā)病數的8.9%。
2 臨床癥狀
精神萎頓或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呈稽留熱,達41~42℃,呼吸困難、結膜潮紅、糞便干燥、帶有粘液,個別豬腹瀉、小便黃色,全身皮膚發(fā)紅,喜臥嗜眠不愿走動;病程長者,耳部、腹下、腹股溝及四肢下部等處出現紫紅色斑塊,結膜蒼白或黃染、貧血、四肢無力、步態(tài)蹣跚、搖晃不定,最后衰竭死亡。
3剖檢變化
剖檢3頭病死豬,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外翻(3/3);脾腫大呈暗紅色、質地柔軟、有少量出血點(3/3);肝腫大、質脆呈土黃色、有小點壞死(2/3);肺腫大、水腫出血(3/3);腎腫大,被膜下可見出血點(2/3);心肌蒼白松軟,心內膜和心耳,心冠脂肪有彌漫性出血點(2/3);胸腔積液(1/3);胃和小腸粘膜有充血和出血(2/3)。
4 診斷
4.1取耳尖靜脈血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稀釋后,在400~600顯微鏡下鏡檢,可見在紅細胞表面及血漿中呈球形、圓形、月牙形、橢圓形等形態(tài)的擺動蟲體。血液涂片姬姆薩染色后油鏡下鏡檢,可見附著在紅細胞表面或游離于血漿中的藍色蟲體。
4.2無菌采取病死豬肝、脾、淋巴結等病料涂片鏡檢,可見有散在的成雙或短鏈排列的圓形球菌、革蘭氏染色陽性。
4.3生化試驗能分解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不分解木糖、鼠李糖,產酸不產氣,能產生硫化氫,不產生靛基質。
4.4將上述病料組織磨碎后,加生理鹽水稀釋成1∶10乳劑,接種于健康小白鼠2只,每只0.5ml,24h內死亡,死后剖檢取心血、肝、脾等涂片鏡檢可見散在成雙或短鏈的革蘭氏陽性球菌。
4.5將分離的菌株按常規(guī)方法做藥敏試驗,結果該菌對丁胺卡那霉素、頭孢1針高敏,對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慶大霉素中敏,對氟哌酸、鏈霉素不敏感。
5 治療
立即隔離病豬、圈舍及用個用百毒殺及來蘇兒消毒,死豬深埋或焚燒,全群用土霉素原粉拌料飼喂,對出現癥狀的豬只可肌注頭孢1支/50kg?體重,每日1次或丁胺卡那霉素0.2ml/kg?體重,每日2次;肌注長效土霉素注射液0.1mi/kg?體重,每日2次;肌注血蟲凈1支/ 200kg?體重,每日1次或口服血蟲殺膠囊每日1次,連用3d;對癥狀較重的豬可靜注頭孢1針或丁胺卡那霉素、VC、VB1、地塞米松(孕豬禁用)、安鈉加、葡萄糖酸鈣、VB12等,20d后豬群恢復正常。
6 小結
6.1 2002年秋季我市各鄉(xiāng)鎮(zhèn)養(yǎng)豬戶豬只發(fā)生以高熱為主要癥狀的疾病有豬瘟、豬附紅細胞體、豬弓形體、豬流感、豬鏈球菌等,有的是單獨感染某一疾病,有的是混合感染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疾病,給養(yǎng)豬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6.2 應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診斷及時確診,選擇敏感藥物,以免貽誤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和疫病蔓延。
6.3 此養(yǎng)豬戶堅持自繁自養(yǎng)已經5年,但由于引進種豬時未隔離飼養(yǎng),帶入病原菌引發(fā)豬群中其他豬只發(fā)病。
6.4豬附紅細胞體與鏈球菌感染經治療后恢復期較長,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喂給易消化的飼料以加快病豬恢復。
1 發(fā)病情況
該養(yǎng)豬戶共飼養(yǎng)豬只124頭,其中母豬13頭、種公豬1頭、育肥豬79頭、仔豬31頭。采用自繁自養(yǎng)方式喂養(yǎng),并且嚴格按防疫程序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疫苗。9月初從外地購回1頭杜洛克種公豬,購回后1周種公豬開始發(fā)病,9月中旬其它豬只相繼發(fā)病,至9月末共發(fā)病79頭,死亡7頭(母豬1頭、育肥豬3頭、仔豬3頭),發(fā)病率為63.7%,死亡占發(fā)病數的8.9%。
2 臨床癥狀
精神萎頓或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呈稽留熱,達41~42℃,呼吸困難、結膜潮紅、糞便干燥、帶有粘液,個別豬腹瀉、小便黃色,全身皮膚發(fā)紅,喜臥嗜眠不愿走動;病程長者,耳部、腹下、腹股溝及四肢下部等處出現紫紅色斑塊,結膜蒼白或黃染、貧血、四肢無力、步態(tài)蹣跚、搖晃不定,最后衰竭死亡。
3剖檢變化
剖檢3頭病死豬,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外翻(3/3);脾腫大呈暗紅色、質地柔軟、有少量出血點(3/3);肝腫大、質脆呈土黃色、有小點壞死(2/3);肺腫大、水腫出血(3/3);腎腫大,被膜下可見出血點(2/3);心肌蒼白松軟,心內膜和心耳,心冠脂肪有彌漫性出血點(2/3);胸腔積液(1/3);胃和小腸粘膜有充血和出血(2/3)。
4 診斷
4.1取耳尖靜脈血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稀釋后,在400~600顯微鏡下鏡檢,可見在紅細胞表面及血漿中呈球形、圓形、月牙形、橢圓形等形態(tài)的擺動蟲體。血液涂片姬姆薩染色后油鏡下鏡檢,可見附著在紅細胞表面或游離于血漿中的藍色蟲體。
4.2無菌采取病死豬肝、脾、淋巴結等病料涂片鏡檢,可見有散在的成雙或短鏈排列的圓形球菌、革蘭氏染色陽性。
4.3生化試驗能分解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不分解木糖、鼠李糖,產酸不產氣,能產生硫化氫,不產生靛基質。
4.4將上述病料組織磨碎后,加生理鹽水稀釋成1∶10乳劑,接種于健康小白鼠2只,每只0.5ml,24h內死亡,死后剖檢取心血、肝、脾等涂片鏡檢可見散在成雙或短鏈的革蘭氏陽性球菌。
4.5將分離的菌株按常規(guī)方法做藥敏試驗,結果該菌對丁胺卡那霉素、頭孢1針高敏,對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慶大霉素中敏,對氟哌酸、鏈霉素不敏感。
5 治療
立即隔離病豬、圈舍及用個用百毒殺及來蘇兒消毒,死豬深埋或焚燒,全群用土霉素原粉拌料飼喂,對出現癥狀的豬只可肌注頭孢1支/50kg?體重,每日1次或丁胺卡那霉素0.2ml/kg?體重,每日2次;肌注長效土霉素注射液0.1mi/kg?體重,每日2次;肌注血蟲凈1支/ 200kg?體重,每日1次或口服血蟲殺膠囊每日1次,連用3d;對癥狀較重的豬可靜注頭孢1針或丁胺卡那霉素、VC、VB1、地塞米松(孕豬禁用)、安鈉加、葡萄糖酸鈣、VB12等,20d后豬群恢復正常。
6 小結
6.1 2002年秋季我市各鄉(xiāng)鎮(zhèn)養(yǎng)豬戶豬只發(fā)生以高熱為主要癥狀的疾病有豬瘟、豬附紅細胞體、豬弓形體、豬流感、豬鏈球菌等,有的是單獨感染某一疾病,有的是混合感染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疾病,給養(yǎng)豬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6.2 應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診斷及時確診,選擇敏感藥物,以免貽誤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和疫病蔓延。
6.3 此養(yǎng)豬戶堅持自繁自養(yǎng)已經5年,但由于引進種豬時未隔離飼養(yǎng),帶入病原菌引發(fā)豬群中其他豬只發(fā)病。
6.4豬附紅細胞體與鏈球菌感染經治療后恢復期較長,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喂給易消化的飼料以加快病豬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