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又名赤薔薇、徘徊花、紅刺梅,是薔薇科的落葉灌木。株高約2米,莖枝灰褐色,密生剛毛與倒刺。奇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枚-9枚,花期5月-7月,花單生或3朵-6朵聚生新枝頂端,多為紫紅色(又稱玫瑰紅),也有白色的。玫瑰的花型秀美,色彩鮮艷,氣味芬芳,是形、色、香俱佳的園林觀賞花木之一。
玫瑰的栽培品種較多,常見的栽培變種有:紫玫瑰、紅玫瑰、重瓣紫玫瑰、重瓣白玫瑰和白玫瑰。第一紅、頂紅、威爾弟、新潮、安娜等是當今國際流行的玫瑰種苗,種源主要是哥倫比亞、以色列引進的。
玫瑰性強健,適應(yīng)性強,喜陽光,耐旱、耐寒。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管理多行露地栽培,種植以秋季落葉為好,栽種前在穴內(nèi)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栽植深度以根莖略低于地面為宜。玫瑰根淺,多分布在15厘米-30厘米處,水平生長側(cè)根多,垂直生根較少。玫瑰較喜肥,一般情況下每年約施4次肥。早春施一次催芽肥,5月施一次催花肥,花期施一次肥,入冬前再施一次有機肥,則翌年花多、朵大、味香。早春天氣干旱應(yīng)充分灌水,以促進花芽分化,延長開花時間。春季現(xiàn)蕾后應(yīng)及時摘除側(cè)蕾,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yīng)頂蕾發(fā)育生長。生育期間要經(jīng)常中耕除草。玫瑰怕澇,雨季需及時排水。修剪是玫瑰管理中重要一環(huán),修剪玫瑰只宜疏剪,不要短截,因為玫瑰的花都生于枝條的頂端。
玫瑰繁殖方法有分株、扦插、嫁接等。春秋季節(jié),落葉后萌芽前將生長健壯多年的大株玫瑰分成數(shù)株,分別栽植。扦插法可在秋季選生長健壯的2年生枝條,截成10厘米-15厘米插入細沙中,然后澆透水,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成活率可達80%。嫁接用刺梅、野薔薇當砧木,早春用劈接或切接,夏、秋季可用芽接。
玫瑰常見病蟲害有白粉病、銹病、蚜蟲、莖蜂等。白粉病可用25%粉繡寧1500倍-2000倍液,每15天-20天噴灑一次,溫室內(nèi)可用硫磺熏蒸。銹病可每月噴一次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預(yù)防,或噴灑500倍敵敵畏溶液灌根。
玫瑰的栽培品種較多,常見的栽培變種有:紫玫瑰、紅玫瑰、重瓣紫玫瑰、重瓣白玫瑰和白玫瑰。第一紅、頂紅、威爾弟、新潮、安娜等是當今國際流行的玫瑰種苗,種源主要是哥倫比亞、以色列引進的。
玫瑰性強健,適應(yīng)性強,喜陽光,耐旱、耐寒。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管理多行露地栽培,種植以秋季落葉為好,栽種前在穴內(nèi)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栽植深度以根莖略低于地面為宜。玫瑰根淺,多分布在15厘米-30厘米處,水平生長側(cè)根多,垂直生根較少。玫瑰較喜肥,一般情況下每年約施4次肥。早春施一次催芽肥,5月施一次催花肥,花期施一次肥,入冬前再施一次有機肥,則翌年花多、朵大、味香。早春天氣干旱應(yīng)充分灌水,以促進花芽分化,延長開花時間。春季現(xiàn)蕾后應(yīng)及時摘除側(cè)蕾,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yīng)頂蕾發(fā)育生長。生育期間要經(jīng)常中耕除草。玫瑰怕澇,雨季需及時排水。修剪是玫瑰管理中重要一環(huán),修剪玫瑰只宜疏剪,不要短截,因為玫瑰的花都生于枝條的頂端。
玫瑰繁殖方法有分株、扦插、嫁接等。春秋季節(jié),落葉后萌芽前將生長健壯多年的大株玫瑰分成數(shù)株,分別栽植。扦插法可在秋季選生長健壯的2年生枝條,截成10厘米-15厘米插入細沙中,然后澆透水,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成活率可達80%。嫁接用刺梅、野薔薇當砧木,早春用劈接或切接,夏、秋季可用芽接。
玫瑰常見病蟲害有白粉病、銹病、蚜蟲、莖蜂等。白粉病可用25%粉繡寧1500倍-2000倍液,每15天-20天噴灑一次,溫室內(nèi)可用硫磺熏蒸。銹病可每月噴一次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預(yù)防,或噴灑500倍敵敵畏溶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