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鮮葉加工過程中的理化變化
一)水分變化
鮮葉含水量75%左右,初制紅毛茶含水量6%左右,可是紅茶鮮葉初制過程是一個逐步的大量失水的過程。在鮮葉加工過程中,萎凋工序失水速度緩慢,失水量約點總失水量的50%左右,揉捻(切)發(fā)酵工序水分變化不大;干燥工序則在較短的時間內失水量較多,約占總失水量的40%左右。從失水的角度來說,主要是萎凋和干燥工序。而揉捻(切)﹑發(fā)酵工序則要防止水分散失,經免影響發(fā)酵的正常進行。
1.萎凋工序失水
萎凋過程中,葉子失水的速度在正常情況下呈現(xiàn)相對的快—慢—快的波狀失水的現(xiàn)象,而失水絕對量是先多后少。 以18小時萎凋失水35%,則前6小時失水約75%;占總失水量5/7。后12小時失水占2/7。萎凋過程中水分變化這一特點是由于鮮葉內水分存在狀態(tài)所決定的。(自由與結合態(tài))
影響萎凋葉水分蒸發(fā)的因素有兩方面:第一是制茶原料,第二是制茶條件。
A .葉子內含水分通過兩個途徑蒸發(fā)。一是葉背面的氣孔,另一是葉表角質層。葉子老嫩不同,表皮角質厚度程度不同。老葉角層厚而堅柔,水分難于蒸發(fā)的。因此嫩葉水分多有半數(shù)是通過發(fā)育不的角質層蒸發(fā)的。因此嫩葉蒸發(fā)的速度比老葉快。若老葉嫩葉混雜萎凋則造成失水不勻,影響萎凋質量。
B 萎凋過程中影響水分蒸發(fā)的外界條件因素很多,主要有溫度,濕度通風條件等它們之間互相影響,其中的溫度影響最大。萎凋溫度越高,失水越快。決水過快,不僅造成葉子多部位失水不均勻,而且理化變化不協(xié)調,化學變化不足,影響發(fā)酵正常進行。因此在萎凋工序,要嚴格控制氣溫,防止葉溫過高,掌握好萎凋葉失水程度,失水勻度,失水速度,以控制和調節(jié)葉內物質轉化的深度和廣度,對提高制茶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萎凋促進酶化,為紅茶品質打下基礎萎凋過程由于葉子緩慢失水,細胞液濃縮,原生質膠體也逐漸濃縮,有機酸含量增加,從而使液 膜,原生質膜的可透性提高,細胞內含物的滲透作用增大。酶進一步活化,葉內生化變化加劇,為形成紅茶紅葉紅湯下基礎。由可此是,萎凋過程葉子失水不是一個單純的物理現(xiàn)象,而是與一系列生化變化密切相關的。因此,在生產上經萎凋葉的含水量或減重率來作為萎凋知度的指標。
1、揉捻(切)發(fā)酵工序對水分的要求
萎凋適度,葉子細胞失水 壓減弱,葉質由脆變軟,為揉捻(切)準備了物理條件,同時為發(fā)酵生化反應例造了最適宜的條件。因此作為揉捻(切),發(fā)酵工序不要求失水,在高溫季節(jié)里揉捻室內要灑水,發(fā)酵主要噴霧灑水,否則失水多,揉捻條索不緊,碎茶多,發(fā)酵困難。
2、干燥階段水分的要求
經過萎凋揉捻(切),發(fā)酵, 的品質已基本形成,必須立即破壞酶的活性,固定已形成的有效萬分和條形,為此采用一定溫度條件,使葉內水分汽化蒸發(fā)而達到干燥的目的。
干燥工序由于葉內表層水和里層水蒸發(fā)速度不同,首先是表層水迅速蒸發(fā),然后,里層水不斷運送至葉表層蒸發(fā)。因此干燥必須分毛火,足火二步進行。中間還需經過攤晾,才能使葉內絕大部分水蒸發(fā)散失,達到毛茶含水量4~6%的要求。
毛火階段在較高溫度下,使葉表層水迅速而大量蒸發(fā),達到破壞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這階段失水速度最快,失水量多,占干燥總失水量的六分之五。
足火葉內含水量20%左右,大部分里層水,由葉內層轉送到葉表層蒸發(fā),速度較緩慢。如高溫足火造成葉表面硬化,葉內層水分蒸發(fā)不出來,便 產持外干 內濕現(xiàn)象。因此足火必須采取低濁慢烘,便葉內里層水緩慢均勻地蒸發(fā),發(fā)展紅茶香味的目的。
二 ) . 酶的活化
芽葉經采摘離體后,隨著葉內水分的散失,葉內含物濃縮,酶的濃度相奕增大,葉汁向酸性方面增大,改變了酶的存在狀態(tài),從結合狀態(tài)變?yōu)槿芙鉅顟B(tài),酶的活性增強。推測是正常萎凋葉徑15~18小時后,其多酚氧化酶的活習,可達鮮葉的2~4倍,其它酶的活習也不同程度增強。隨著萎凋葉溫的升高,時間越長,酶的活性增加愈快。
1、萎凋工序酶的活性變化
萎凋時由于正常的代謝被打破,各類酶系的代謝方向強烈的趨向于分解。好淀粉分解為單糖,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等,使可溶性物質含量增加。增強情況P82表3~5
2、揉捻工序酶的活化
在揉捻工序中葉子內部不但繼續(xù)萎凋過各中已經發(fā)生的一第列生物化學變化,而且變化更為劇烈復雜。
萎凋葉徑揉捻之后葉細胞破壞,茶汁流出,葉內含物充分混合并與空氣接觸,使氧化酶類能獲得更多的氧氣,氧化速度大大加快。據(jù)測定揉捻葉對氧的吸收量為萎凋葉的2倍以上,酶的少百分比性能鮮葉的2~5倍,但不 萎凋輕重,酶的活性均能達到相當近似的水平。
由于葉細胞破壞,多酚 類化合物與原生質混和,使原來存在于原生質中的某些蛋白質(包括某些酶蛋白)發(fā)生 性,而許多酶(呼吸酶或其它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或失活。因此,原生質在萎凋中強度已經降低了的呼吸代謝受到抑制,葉子的有氧呼吸作用和無氧呼吸作用變得更甚至停止。然后多酚類化合物是多酚氧化酶作用的基質,故多酚氧化酶在多酚類化合物中不容易失活,仍保留相當活性。并且在空氣中氧分子的參與下,使原來的酚與醌氧化還原的相對平衡打破,多酚類化合物強烈趨向于氧化縮 。因此揉捻中酶習氧化便成為生化變化的主流。
3、發(fā)酵中酶活化
紅茶發(fā)酵工序,在生化變化的實質上與揉捻工序是一個整體,是繼續(xù)完成揉捻葉內的生化變化,但是隨著葉溫的升高氧化速度加快,氧化產物增多,與酶蛋白形成復合物,使多酚氧化酶含量減少,而使酶性氧化減退。因此,在發(fā)酵和揉捻工序中注意葉溫的變化,若室溫過高,應估取降溫措施。
三 ) 主要化學成分的變化
1、多酚類化合物
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縮合是紅茶密閉制的特點,是形成紅茶色香味的主要生化變化。從萎凋開始多酚 類氧化酶活習增強,可深習多酚類化合物含 量逐漸減少。
日光萎凋可溶性多酚類化合物減少較多,可能是溫度較高及操作時葉子機械損傷較嚴重。萎凋槽減累程度稍輕。
萎凋過程中,多酚類物質變化
萎凋工序,多酚類化全物的氧化,縮合是紅茶初制過程中物質輕化的一種趨向,適度氧化,對紅茶品質的形成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必須指出,正常的萎凋過程多酚類化合物少量變化,不是萎凋葉中的物質變化的主流。但因個因掌握不當,萎凋溫度過高,使多酚氧化酶的酶的促氧化,過于劇烈,結果多酚類化合物偋化產物則多是不容性二縮合物,使可溶性多酚類化合物大量減江和,這對紅茶品質形成是極為不利的。
發(fā)酵
紅茶的民酵是在以多酚氧化酶為主體的催化下,利用空氣中的氧,使多酚 類化合物產生一系列的氧化作用,生成多種氧化產物。與此同時,其它物質在多酚類化合物氧化,還原的推動下進行比較復雜的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紅茶為色香味品質。
紅茶發(fā)酵過程中,多酚 類化合物的氧化,包括酶習氧化和非酶性氧化兩種,化學物質的氧化,如果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的稱為酶促氧化,如果物質的偋化在常溫下,不靠酶的作用而能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非酶性氧化或自動氧化。
例如:綠茶茶湯放置時間較長后,水色由綠變黃,以至變紅屬于多酚類化合物的自動氧化結果。再有茶葉貯藏過程中,滋味變淡、湯色變暗等,也是由于自動氧化所形成的。
在紅茶發(fā)酵過程中,多酚類化合物在酶促作用下,生成鄰醌和聯(lián)苯醌酚。這類化合物的氧化能力極強,在一定外界條件下,便不需要酶促作用,而氧化其它的物質。但是自動氧化,在紅茶發(fā)酵作用中是很次要的,它消耗氧的量,不超過氧的總消耗量的10%左右。因此,紅茶發(fā)酵的主要生化變化是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
紅茶發(fā)酵過程中,多酚氧化酶,對兒茶素的采和力比其它多酚類化合物要大。所以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是以兒茶素的氧化為主。而在兒茶素的組成中,(一表及食子兒茶素(L-EGC)和L、EGCG因為它們的氧化還原勢比其它兒茶素低,同時它們的含量也較多,約上兒茶素總量的60%以上,因此最先被大量氧化縮合,其氧化,縮合產物,對紅茶色香味關系極大。
多酚類化合物氧化生成茶黃素、茶紅素等產物的過程是極為復雜的,其轉化表述如下:
多酚類化合物--à(酶加氧)--à鄰醌類(最初產物)--à聯(lián)苯酚醌類(中間產物)--à(還原)--à雙黃烷醇類(元色溶于茶湯)或--à氧化(需氧)--à茶黃素(橙黃色溶于茶湯)--à偶聯(lián)氧化(需氧)--à茶紅素類(棕紅色,溶于茶湯)--à(和蛋白質結合現(xiàn)浣)--à不溶性物質(棕紅、葉底)茶黃素(TF)提純后是結晶狀粉末,色澤金黃,水溶性好,滋味辛辣,是有強烈收斂性,茶黃素是構成紅茶水色明亮,滋味濃強鮮爽的物質,是形成紅茶金圈的因素。在紅茶中,茶黃素含量一般呂占于物質的0.7~1.5%,高的達1.7%以上。茶黃素含量的高低是衡量紅茶品質優(yōu)劣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