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露地茄子育苗時節(jié),菜農(nóng)朋友們是否知道,有三種病害直接威脅著苗情,甚至會使茄子育苗工作前功盡棄。為了讓菜農(nóng)避免損失,記者特約省農(nóng)科院蔬菜研究所張繼寧副研究員,請專家為大家講講防治措施。
一、茄子猝倒病
癥狀:猝倒病俗稱小腳瘟。這種病多發(fā)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盤上,常見的癥狀有爛種、死苗和猝倒三種。爛種是播種后,在其尚未萌發(fā)或剛發(fā)芽時就遭受病菌侵染,造成腐爛死亡。死苗是種子萌發(fā)抽出胚莖或子葉的幼苗,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猝倒是在幼苗出土后、真葉尚未展開前,遭受病菌侵染,導致幼莖基部發(fā)生水漬狀暗斑,繼而繞莖擴展,逐漸縊縮呈細線狀,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撐能力而倒伏地面,一般病苗葉片仍保持綠色。苗床濕度大時,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綿絮狀菌絲,有別于立枯病。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到幼苗上,從莖基部侵入,潛育期1—2天。病菌喜34—36℃的高溫,但在8—9℃低溫條件下也可生長,因此,當苗床溫度低,幼苗生長緩慢,又遇高濕時,感病期拉長,很易發(fā)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幼苗生長衰弱發(fā)病重。育苗期如遇寒流侵襲,不注意放風則會加劇猝倒病的發(fā)生。當幼苗皮層木栓化后,真葉長出,則逐步進入抗病階段。
防治方法:(1)選擇易于通風排濕的育苗場所,加強苗床管理,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xiàn),不要在陰雨天澆水。(2)根據(jù)當?shù)亓晳T選用抗猝倒病的品種。(3)苗期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0.05%—0.1%氯化鈣等提高抗病力。(4)藥劑防治。每平方米苗床可選用40%五氯硝基苯9—10克,加細土4.0—4.5千克拌勻,播前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后,取1/3藥土撒在畦面上,剩余的2/3藥土播種后覆蓋在上面,防病效果在90%以上。(5)如未進行床土處理,出苗后發(fā)病的,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500倍懸浮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視病情防治1—2次。
二、茄子立枯病
癥狀:立枯病又稱霉根,剛出土茄子幼苗及大苗均可受害,但一般多發(fā)生于育苗的中后期。病苗莖基產(chǎn)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然后病部收縮細縊,莖葉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當病斑繞莖一周時,幼苗逐漸枯死,但不呈猝倒狀。病部初生橢圓形暗褐色斑,具有同心輪紋及淡褐色蛛絲狀霉,這是該病與猝倒病區(qū)別的重要特征。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中或病殘體中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住,通過雨水、流水、農(nóng)具及帶菌堆肥傳播。病菌發(fā)育適溫24℃,最高40—42℃,最低13—15℃,適宜PH3—9.5。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溫度過高都易誘發(fā)立枯病。
防治方法:(1)加強苗床管理,注意提高地溫,科學放風,防止苗床或育苗盤高溫高濕條件出現(xiàn)。(2)苗期噴灑0.1%—0.2%磷酸二氫鉀,可增強抗病力。(3)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3%的40%拌種雙拌種。(4)藥土處理。用40%五氯硝基苯和福美雙1:1混和,每平方米苗床施藥8克。處理方法同猝倒病。(5)發(fā)病初期用5%井岡霉素水劑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噴灑,當猝倒病、立枯病混合發(fā)生時,可用7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三、茄子漚根
癥狀:茄子在育苗階段或定植后,不長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銹褐色,而后逐漸腐爛,導致地上部葉片變黃,嚴重的萎蔫枯死,幼苗易被拔起。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主要是地溫低于12℃,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再加上澆水過量或遇連陰雨天氣,苗床溫度和地溫過低,萎蔫時間一長,就會發(fā)生漚根。漚根后地上部子葉或真葉呈黃綠色或乳黃色,葉緣開始枯焦,生長極為緩慢。在子葉期出現(xiàn)漚根,子葉即枯焦;在某片真葉期發(fā)生漚根,這片真葉就會枯焦,因此從地上部茄苗表現(xiàn)可以判斷發(fā)生漚根的時間及原因。長期處于5—6℃低溫,尤其是夜間的低溫,致生長點停止生長,老葉邊緣逐漸變褐,致茄苗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1)加強育苗期的地溫管理,避免苗床地溫過低或過濕,科學放風。(2)控制苗床溫度在16℃左右,一般不低于12℃,使幼苗茁壯生長。(3)嚴防大水漫灌。(4)發(fā)生輕微漚根后,要及時松土,提高地溫,待新根長出后,再轉(zhuǎn)入正常管理。
一、茄子猝倒病
癥狀:猝倒病俗稱小腳瘟。這種病多發(fā)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盤上,常見的癥狀有爛種、死苗和猝倒三種。爛種是播種后,在其尚未萌發(fā)或剛發(fā)芽時就遭受病菌侵染,造成腐爛死亡。死苗是種子萌發(fā)抽出胚莖或子葉的幼苗,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猝倒是在幼苗出土后、真葉尚未展開前,遭受病菌侵染,導致幼莖基部發(fā)生水漬狀暗斑,繼而繞莖擴展,逐漸縊縮呈細線狀,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撐能力而倒伏地面,一般病苗葉片仍保持綠色。苗床濕度大時,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綿絮狀菌絲,有別于立枯病。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到幼苗上,從莖基部侵入,潛育期1—2天。病菌喜34—36℃的高溫,但在8—9℃低溫條件下也可生長,因此,當苗床溫度低,幼苗生長緩慢,又遇高濕時,感病期拉長,很易發(fā)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幼苗生長衰弱發(fā)病重。育苗期如遇寒流侵襲,不注意放風則會加劇猝倒病的發(fā)生。當幼苗皮層木栓化后,真葉長出,則逐步進入抗病階段。
防治方法:(1)選擇易于通風排濕的育苗場所,加強苗床管理,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xiàn),不要在陰雨天澆水。(2)根據(jù)當?shù)亓晳T選用抗猝倒病的品種。(3)苗期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0.05%—0.1%氯化鈣等提高抗病力。(4)藥劑防治。每平方米苗床可選用40%五氯硝基苯9—10克,加細土4.0—4.5千克拌勻,播前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后,取1/3藥土撒在畦面上,剩余的2/3藥土播種后覆蓋在上面,防病效果在90%以上。(5)如未進行床土處理,出苗后發(fā)病的,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500倍懸浮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視病情防治1—2次。
二、茄子立枯病
癥狀:立枯病又稱霉根,剛出土茄子幼苗及大苗均可受害,但一般多發(fā)生于育苗的中后期。病苗莖基產(chǎn)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然后病部收縮細縊,莖葉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當病斑繞莖一周時,幼苗逐漸枯死,但不呈猝倒狀。病部初生橢圓形暗褐色斑,具有同心輪紋及淡褐色蛛絲狀霉,這是該病與猝倒病區(qū)別的重要特征。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中或病殘體中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住,通過雨水、流水、農(nóng)具及帶菌堆肥傳播。病菌發(fā)育適溫24℃,最高40—42℃,最低13—15℃,適宜PH3—9.5。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溫度過高都易誘發(fā)立枯病。
防治方法:(1)加強苗床管理,注意提高地溫,科學放風,防止苗床或育苗盤高溫高濕條件出現(xiàn)。(2)苗期噴灑0.1%—0.2%磷酸二氫鉀,可增強抗病力。(3)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3%的40%拌種雙拌種。(4)藥土處理。用40%五氯硝基苯和福美雙1:1混和,每平方米苗床施藥8克。處理方法同猝倒病。(5)發(fā)病初期用5%井岡霉素水劑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噴灑,當猝倒病、立枯病混合發(fā)生時,可用7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三、茄子漚根
癥狀:茄子在育苗階段或定植后,不長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銹褐色,而后逐漸腐爛,導致地上部葉片變黃,嚴重的萎蔫枯死,幼苗易被拔起。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主要是地溫低于12℃,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再加上澆水過量或遇連陰雨天氣,苗床溫度和地溫過低,萎蔫時間一長,就會發(fā)生漚根。漚根后地上部子葉或真葉呈黃綠色或乳黃色,葉緣開始枯焦,生長極為緩慢。在子葉期出現(xiàn)漚根,子葉即枯焦;在某片真葉期發(fā)生漚根,這片真葉就會枯焦,因此從地上部茄苗表現(xiàn)可以判斷發(fā)生漚根的時間及原因。長期處于5—6℃低溫,尤其是夜間的低溫,致生長點停止生長,老葉邊緣逐漸變褐,致茄苗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1)加強育苗期的地溫管理,避免苗床地溫過低或過濕,科學放風。(2)控制苗床溫度在16℃左右,一般不低于12℃,使幼苗茁壯生長。(3)嚴防大水漫灌。(4)發(fā)生輕微漚根后,要及時松土,提高地溫,待新根長出后,再轉(zhuǎn)入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