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葉斑病、褐斑病、銹病、白粉病、根結(jié)線蟲病、炭疽病等。
葉斑病 此病的病原多為毛胞屬的真菌,主要侵染葉片、新枝。一般在花后15天即五月中旬為發(fā)病初期,隨7月中旬氣溫上升而加重。表現(xiàn)病狀:初期葉背有褐色斑點,邊緣略深,為不規(guī)則圓心環(huán)紋枯斑,枯斑連通后葉片枯焦凋落。病菌在病株、莖、葉、土壤中過冬。
防治方法:入冬前將落葉焚燒,消除病源,花后及時噴波爾多液(1∶1∶160倍),1周1次至7月底。
褐斑病 病源為黑座孢,主要危害葉部。初期葉背出現(xiàn)2~10mm圓點,中心漸成黃褐色或灰褐色。正面呈細小黑點,顯微鏡下呈絨毛狀。氣溫高、濕度大時為此病發(fā)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及時去病葉且清除干凈,發(fā)病期用75%百菌清8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10~15天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白粉病 病源為芍藥白粉菌。發(fā)病初期葉片正面形成一層白色粉狀斑,后期兩面葉柄上均有污白色粉層且微生許多小黑點,此為病菌的閉囊殼。常在5月上旬發(fā)生,8月下旬為發(fā)病高峰。
防治方法:初期噴20%粉銹寧1500倍液,10~15天1次,連續(xù)3次。
根結(jié)線蟲病 主要危害牡丹根部,受害后根部呈叢簇狀細根,連年染病會使植株日漸衰弱,花后葉緣變黃至全葉枯焦早落,受害嚴重的不開花,植株矮小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加強植物檢疫,防止傳播,條件允許可輪作??捎眠秽ゎw粒劑,每平方米15克。同時加強養(yǎng)護水平提高植株抗病力。
葉斑病 此病的病原多為毛胞屬的真菌,主要侵染葉片、新枝。一般在花后15天即五月中旬為發(fā)病初期,隨7月中旬氣溫上升而加重。表現(xiàn)病狀:初期葉背有褐色斑點,邊緣略深,為不規(guī)則圓心環(huán)紋枯斑,枯斑連通后葉片枯焦凋落。病菌在病株、莖、葉、土壤中過冬。
防治方法:入冬前將落葉焚燒,消除病源,花后及時噴波爾多液(1∶1∶160倍),1周1次至7月底。
褐斑病 病源為黑座孢,主要危害葉部。初期葉背出現(xiàn)2~10mm圓點,中心漸成黃褐色或灰褐色。正面呈細小黑點,顯微鏡下呈絨毛狀。氣溫高、濕度大時為此病發(fā)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及時去病葉且清除干凈,發(fā)病期用75%百菌清8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10~15天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白粉病 病源為芍藥白粉菌。發(fā)病初期葉片正面形成一層白色粉狀斑,后期兩面葉柄上均有污白色粉層且微生許多小黑點,此為病菌的閉囊殼。常在5月上旬發(fā)生,8月下旬為發(fā)病高峰。
防治方法:初期噴20%粉銹寧1500倍液,10~15天1次,連續(xù)3次。
根結(jié)線蟲病 主要危害牡丹根部,受害后根部呈叢簇狀細根,連年染病會使植株日漸衰弱,花后葉緣變黃至全葉枯焦早落,受害嚴重的不開花,植株矮小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加強植物檢疫,防止傳播,條件允許可輪作??捎眠秽ゎw粒劑,每平方米15克。同時加強養(yǎng)護水平提高植株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