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玉口鎮(zhèn)荊河村三組村民張普香在她的葡萄田里忙碌著。冬季的葡萄田早已褪去了綠衣,只余下灰褐色的葡萄藤。她和另一位村民戴著手套,耐心地對每一株葡萄藤進行修剪,剪去多余的枝條,再將余下的綁好,等待來年春天發(fā)芽。走近細看,葡萄藤上有的地方光禿禿的,被剝?nèi)チ似?。張普香告訴記者,葡萄藤種上三年,在冬季就要剝皮,讓樹皮下的蟲子裸露出來,冬季溫度低,蟲子就會被凍死。
“種葡萄很辛苦,別人冬天都可以休息了,我們卻要冬剪、修整、清園。我只種了四畝葡萄,但也得弄上二三十天。老公在上班,只有我一個人,又趕著要過年了,就請了一個人來幫忙。”張普香說,她從2010年開始種葡萄,那時候種葡萄完全是最原始的種法,看天吃飯,種了基本上就不怎么管了,價格也賣不起來,零售也才三四元一斤。
那又是怎么越種越紅火了呢?張普香告訴記者,近年來村里組織了好幾次技術培訓,她也漸漸知道了怎樣種更環(huán)保,要套袋,進行避雨栽培等等。慢慢的,她種葡萄的技術越來越全面,效益也好了起來。2012年,小姑子王群連生了二胎,原本在杭州打工的兩口子在張普香的號召下,也回村種起了葡萄。
“家里老的年紀大了,還有小的要照顧,村里葡萄種得好,又是在家里,就干脆返鄉(xiāng)種起了葡萄。”王群連種得多,大概有12畝,她告訴記者,去年,每畝葡萄田的收益大約在一萬元左右,而且不愁銷路。
“我們以農(nóng)家肥為主,個個都說我們村的葡萄好吃,現(xiàn)在我們隊里除了剩下一些水稻田,以前種棉花種菜的全部種上了葡萄。”說起本村的葡萄,王群連滿臉驕傲。她告訴記者,他們村有四百多畝葡萄,到夏季的時候,上門采購葡萄的車子總是絡繹不絕。
“我們村每家都釀葡萄酒呢!”張普香在一旁補充道,進貨商來買葡萄時,總會剩下一些品相不好的,還有些從車上掉下來的,這些都被村民們收集起來釀成了葡萄酒,再進行出售。“車上掉下來的一撿一籃子,這些要是不收集起來,就都浪費了。去年我釀了100多斤,我哥哥釀了500斤,還弄了個大酒缸專門裝酒,都很快就賣完了。”張普香說.
“現(xiàn)在村里不少人都建大棚種葡萄了,其實我也想搞大棚,但這又是很大一筆開支,還擔心建大棚后效益上不去,今年就沒弄?,F(xiàn)在最希望村里能夠成立合作社,保障我們農(nóng)民的效益和銷路,讓我們的葡萄越種越好,收益越來越高。”張普香笑呵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