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生鮮O2O確實是片藍海,可是至今BAT都不敢下手嘗試,我認為是有原因的。在生鮮O2O這個領域,是有別于其他行業(yè)的,不管你線上的產品做得再好,營銷策劃做得再足,錢燒的猛,總歸要回歸線下的供應鏈管理,而供應鏈如果過于繁重,線上產品就很難實現預期的效果,如涉及產品1小時內送達服務,而供應鏈與配送壓力混亂,則根本無法實現,導致用戶體驗不佳,甚至退貨。
我們創(chuàng)立了番茄社區(qū)這個品牌,當初的夢想是致力于做到社區(qū)生鮮1小時內配送的,但是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生鮮這個領域的供應鏈模式實在是太重了,重的我們都沒有時間去做線上的推廣和營銷活動,下面我就大致介紹一下我遇到的關于社區(qū)生鮮實體店+1小時配送的難點:
一、 進貨量與配送的管理
比如我們實體店搞活動,而線上也要同時推廣,這時候門店爆滿,商品不夠賣,而線上又同時產生同1小時配送的爆發(fā)式訂單(因為燒飯的時間大多為中午11:00-12:00或晚上6:00-7:00),這個時候姑且不談客戶體驗,基本連配送的能力和貨品都沒有。
二、 多余庫存與蔬菜保鮮
為了避免第一種情況的發(fā)生,我預備了足夠500人的量(假設每天有200-300個訂單),那么剩下的幾百人的量就為商品損耗(大部分生鮮的保質期僅為1-2天),這些損耗是很恐怖的,可能會讓一天的利潤變?yōu)?,甚至負數。所以控制損耗是生鮮生意的重中之重。
三、生鮮品類定位也是社區(qū)生鮮O2O的難點之一
創(chuàng)業(yè)起初,我們的設想是做低端大眾蔬菜,并且包含全品類的生鮮類型,想做成一個小型的農貿市場,并且結合O2O的概念,貨架上只擺放較少的貨品,然后通過手機預訂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減少庫存和損耗,從而給到消費者一個更優(yōu)惠的價格。這個模式大致看上去很合理,但是實施的過程中給了我們殘忍的一記重拳。
我們在開業(yè)的時候,蔬菜品類大概有30種,調味品、飲料的品類有100多種,來購物的消費者覺得品類太少,無法實現一站式的購物體驗,后來我們陸續(xù)增加了米、油、面、雞鴨魚肉等上百個品類,可是依舊會出現消費者買不到的品類,而且我們自己進銷存的壓力越來越大,進貨的現金流支出也越來越大,導致陷入了一個死局。而且我們采用預訂的方式也很難讓人接受,因為銷售的是低端商品,大家隨便走幾步路去超市都可以買到,而且我們在沒有大型超市庫存能力的情況下,其實能做到的優(yōu)惠程度和大型超市是差不多的,我們的價格頂多可以低于農貿市場10%,但這個優(yōu)惠力度完全不能引誘消費者使用預購的形式進行消費。
低端蔬菜的定位人群是消費能力中等以下的人群,這類人的概念里,價格>新鮮>安全>便捷,而且以價格為導向,很容易與競爭對手進入價格戰(zhàn)的爭斗當中,這種爭斗我認為是所有商家都想盡可能規(guī)避的。所以這種沒有差異化的商品定位,并采用預訂的形式進行銷售是不可取的。
四、線上推廣與定價以及合理的配送方案
我們定制了微信公眾平臺,包含訂購商城、預訂商城、菜譜等功能,并且開通了微信支付,這個時候,又出現了問題。我們的訂購商城,大多都是采用以元/斤的單位來計算的,而實際客人選擇的菜品,我們并不能按照準確的斤數來稱量,比如一大顆白菜、一大根胡蘿卜等不能湊整數的蔬菜品類,這個時候,用戶在微信下單,并采用微信支付,我們微信商城系統無法進行判斷用戶是多支付還是少支付,我們只能通過人工的形式,在送貨的時候找錢或讓用戶補差價,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增加配送時間,而又降低用戶體驗的不利之處。
五、模式的難復制性
以上遇到的種種問題,決定了這種模式的難復制性,過重的供應鏈、沒有差異化的產品、沒有優(yōu)秀的配送解決方案,這是目前我認為的社區(qū)生鮮O2O的三大痛點。
先前我們的設想是開設直營或授權加盟店,在杭州布滿20-30個社區(qū)生鮮店,實現網上下單,全城1小時內生鮮配送上門服務。
過重的供應鏈:對于生鮮供應鏈的特殊性(為保證新鮮,可能需要實現每天剩余貨品的全更換),它有別與便利店的易復制性,便利店的商品大部分具有長期保存的能力,連鎖公司可通過建立大型倉儲,大批進貨與存貨,再每天分撥給各家門店。而生鮮蔬菜,必須每日采購,每日篩選、每日分撥,而且為了食品安全,整個過程必須由自己來完成,這無疑需要一個龐大的供應鏈體系來支撐。
沒有差異化的產品:這決定了我們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可以向加盟商保證的高利潤回報率,這是很難誘惑加盟商前來加盟的。
沒有優(yōu)秀的配送解決方案:在沒有輕量化的供應量解決方案與差異化產品的前提下,我們沒有辦法保證高客單價、高利潤的產生,那么我們應該無法支撐最后1公里的配送成本,畢竟這需要投入優(yōu)秀的產品團隊去開發(fā)訂購系統與配送體系,除非投資看重我們愿意給我們燒錢。
以上是我初次嘗試社區(qū)生鮮O2O這片藍海的一個多月感悟,這段時間我每天工作接近20個小時,親身體會了去批發(fā)市場采購、運輸、理貨、上架、產品運營、配送上門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親眼看到的是農民大叔每天傍晚去地里采摘,凌晨3點到批發(fā)市場吆喝叫賣,所有的農業(yè)銷售模式,還是存在于批發(fā)市場的單一銷售形勢,在這個電商發(fā)達的時代,常用農產品銷售依舊沒有任何信息化的影子(各大電商目前只側重于搶占高端進口水果、海鮮等高客單價高利潤的銷售市場)。這讓我陷入了沉思,讓信息化改變基礎農產品的銷售,這條路真的還很長,但這必然是一個趨勢,我會不斷的嘗試改變這種重型供應鏈的模式,我相信互聯網一定可以改變基礎農產品的銷售模式。
雖然這個大方向聽起來真的很偉大,但目前如果有人想做這件事情,那么首要目的還是要在這個市場活下來,所以如果你也想進入這個市場,我的建議是:
1、定位中高端市場,定位于注重安全>新鮮>便捷>價格的人群;
2、供應鏈采用農場形式,直接采購、包裝、直銷、分撥各門店;
3、銷售方式采用預售與定期配送;
4、付費方式采用定量或套餐形式。
要做好這件事,你還需要有中高端市場的人脈圈、豐富的地推經驗、農業(yè)圈的朋友、了解城市附近的農場情況、以及一只支持你的產品團隊和投資人,最重要的是,一顆堅持的心和永不停歇的執(zhí)行力。
當然我是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去做這件事,不管是誰成功了,只要你把安心放心的蔬菜帶到了人們的家中,只要你為食品安全和土地改良出了一份力,只要你幫助哪怕幾十個農民伯伯找到了穩(wěn)定的銷路,那么在這個世界,或多或少,都會有人感謝你的,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