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場被抄 養(yǎng)蜂少年“蜂夢”仍在
該來的總會來,噩夢終究是到來了。
1976年4月6日,這個陳昌卓永遠忘不了的日子。那一天,永興公社的民兵帶著槍來到山里,將陳昌卓經營多年的養(yǎng)蜂場查抄,300多箱蜜蜂被充公,而陳昌卓和弟弟也因為是“走資派”被拉到永興公社的萬人大會上進行批斗。
根據清算,多年來陳昌卓和弟弟養(yǎng)蜂共計收入達1200多元,因此,兄弟倆被責令進行為期15天的勞動改造,同時,他們居住的房屋也被查封了。
“那時候我和弟弟只能住在村口的破廟,那里還是村里的文化中心,每天凌晨大家學習結束后我們才能拿著鋪蓋卷進去睡覺,而在天亮前就要起床去參加勞動。”陳昌卓說,雖然那段時間自己受到了身體和精神上極大的打擊,但他的“養(yǎng)蜂夢”卻一直在堅持。
隨后,陳昌卓被派去參加松濤水庫的建設,在此期間,趁著繁重勞動的空隙,他依舊在做著自己的“養(yǎng)蜂夢”,在野外尋找野蜜蜂,他堅信自己可以“東山再起”。
趁著“春風” 養(yǎng)蜂人過起了“游牧”生活
1979年,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瓊島,陳昌卓被“平反”了。
拿到因被批斗獲賠的300元錢,陳昌卓想繼續(xù)自己的“養(yǎng)蜂夢”。天不負人,他又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那天我拉木材到??谌ベu,在一個供銷社門口碰到了前來這里推銷蜂蜜的廣西合浦縣農科所的養(yǎng)蜂人員。”這是陳昌卓生平第一次見到意大利蜂(以下簡稱“意蜂”)所產的蜂蜜。當他得知意蜂蜂蜜產量更高的消息后,一個澎湃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去廣西學習養(yǎng)意蜂!
當年的10月,陳昌卓懷揣300元,渡過瓊州海峽來到廣西合浦縣,開始了自己學習養(yǎng)蜂的生涯,真正開始以“蜂農”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
“那時候我花了大約200元買了5箱意蜂,開始跟著師傅們學習養(yǎng)意蜂的技術,跑遍了大江南北。”在講述這段經歷時,陳昌卓陷入了回憶之中,講述了蜂農的艱苦生活。
有一次,陳昌卓跟著師傅們從廣西一路北上,途徑湖南、河北等地一直到小興安嶺,想去采那里的花蜜。經過一路的長途跋涉,到達小興安嶺時已經夜幕降臨,他們花費大量精力將300箱蜂卸下車安頓好已經是凌晨時分。
第二天一早,才發(fā)現(xiàn)放置蜂箱的地方在一處軍事基地附近。此時,他們只能再次搬遷,在加上當?shù)氐臍夂驐l件異常,在那里已經無法采到花蜜,他們只能將蜂箱再次裝車,空手而歸。“那次折騰了兩天一夜沒有合眼,也沒有吃飯,馬上又趕上了南下的火車,來到河北采蜜。”陳昌卓說,那時候自己年輕力壯,一個人可以扛300斤重的東西如履平地,而養(yǎng)蜂人一般只能住在野外,跟著花期跑,風餐露宿是生活常態(tài)。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xù)到1980年。在此期間,陳昌卓學到了養(yǎng)意蜂的各種知識,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名“資深蜂農”。
而養(yǎng)意蜂的成績也讓他驚訝不已:1980年2月底春節(jié)過后,他把意蜂放回海南采荔枝、龍眼花蜜時,一個花期短短的30多天,競打了13次蜜。他的15群意大利蜂共采收蜂蜜600多斤,這與當時還養(yǎng)著的100多群中蜂的產量差不多!奇跡讓他明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也讓他更加相信科學,相信先進的生產技術帶來的無窮的財富。
1980年5月,陳昌卓把蜂拉往??谘葚S采紅樹林花時,把中蜂全部賣掉,又與親戚借了一些錢,再購進55群意大利蜂。經過紅樹林花期、福山小葉桉和儋州馬璜嶺小葉桉花期后,他的意大利蜂群己發(fā)展到150多群。
一顆“不滿足”的心 讓養(yǎng)蜂人不斷前行
時間來到1984年,陳昌卓帶著他的“空中部隊”輾轉瓊山、澄邁、儋州、白沙、瓊中、萬寧、文昌等地,不斷擴大自己的養(yǎng)蜂規(guī)模。因為意蜂易管理、繁殖力好、抗病力強、高產等特點,不少鄉(xiāng)親們也開始跟著他加入到“養(yǎng)蜂大軍”中。在他的帶動下,當年,僅永興、石山兩個鄰近公社的養(yǎng)意蜂專業(yè)戶己有25戶。
那一年,永興公社評選出第一批“萬元戶”,陳昌卓名列其中,但榮譽的背后是他們艱辛的付出。陳昌卓說,自己弟弟的腿到現(xiàn)在都有些殘疾,這就是當年在演豐紅樹林采蜜時,車輛側翻導致的。
蜂養(yǎng)多了,產量高了,銷路就成了問題。怎么辦?在當時永興公社書記王柯毅建議陳昌卓成立養(yǎng)蜂聯(lián)合體,把產品包裝起來賣。
這個“金點子”讓陳昌卓醍醐灌頂。當時,他馬上聯(lián)合25戶蜂農成立了“瓊山縣永興意大利養(yǎng)蜂場”,在工商局注冊登記。名正言順后,他們生產的蜂蜜也很快被銷售出去了。1986年初,他們的“瓊山縣永興意大利養(yǎng)蜂場”己經擁有近三千群意大利蜂。這也是陳昌卓人生第一次從“蜂農”轉變?yōu)?ldquo;老板”。
事業(yè)的發(fā)展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此時,“老蜂農”又遇到了“新問題”。
當時,國內“健康產業(yè)”興起,??谥扑帍S等“老主顧”已經不滿足于在陳昌卓這里收購蜂蜜,更需要“蜂王漿”等原料制作新產品。
“那時候我就趕緊到郵電局去查,發(fā)了很多電報,才找到浙江的一家企業(yè)有蜂王漿生產。”隨后,陳昌卓馬不停蹄的趕到浙江,想方設法“搞”回來一批蜂王漿,一筆就賺了5萬元。
這筆“橫財”讓陳昌卓意識到,必須進行改變,提高產品的品質和科技含量。
1986年9月,他再次獨自來到浙江省蕭山農業(yè)局養(yǎng)蜂生產合作社拜師學藝。當時由于那里的氣候漸冷,蜂群差不多停止生產。他就向對方介紹海南四季如春、花蜜流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要求共同合作,在海南發(fā)展蜂業(yè)生產。
這個建議得到了對方的積極回應,經過懇談,雙方同意由蕭山方面出技術人員,陳昌卓出360多箱意蜂,共同組建“海南蕭瓊聯(lián)合實驗蜂場”,以生產蜂皇漿、蜂花粉為主。
當年12月,“海南蕭瓊聯(lián)合實驗蜂場”在當時的瓊山工商局注冊成立,蕭山方面也派來3個技術人員,在海南島率先成功生產出蜂皇漿,填補了海南生產蜂王漿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