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能過剩加劇、國際市場和國內政策出現變化,化肥行業(yè)自上而下全面進入大洗牌的變革期。在生產企業(yè)渠道下沉、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提供一攬子作物解決方案、農業(yè)“互聯網+”興起的大背景下,經銷商應如何應對?轉型無疑是其中一條出路。
在轉型過程中,有人棋差一招,滿盤皆輸;還有人渡過險灘,成功抵達新的海岸。成都市眾鑫農用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煒無疑是成功者之一。為了更好地傳播經驗,為廣大經銷商提供參考,記者專訪了張煒。
一直做農藥經銷商的張煒近幾年感受到了困境。
做了十多年農藥生意的他,這幾年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農民的肥越施越多,地里蟲害卻也越來越多,產量卻沒有太高增長。他發(fā)現,農民種植的意識和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農民現在都追求高品質,不再一味求增收,因為好的作物品質會帶來更高的收益。”張煒決定轉型。
張煒認為,對農民來說,農藥是被動消費,肥料是主動消費,經營兩者的經銷商的生存狀態(tài)完全不同。“農民的種植出了問題,才會想到農藥。但只要他種莊稼,就要用肥料。農民心里明白,好肥料是生產的保障。現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還遵循做農藥時期被動等客上門的方式,一定會被淘汰,所以必須轉型,主動出擊。”張煒如是告訴記者。
下定了決心,究竟如何轉型?張煒做了充分的調研和準備。
與前些年相比,在同等資源、技術、產品的基礎上,公司的銷量卻逐漸下滑,主要是受近些年土地流轉的影響。“以前成都平原的農民都是一家一戶耕作,規(guī)?;幻黠@。現在,做土地承包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把種植當做主業(yè)來做,完完全全期望于從土地上獲得效益,這使得他們不會輕易施用別的產品。”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會。”張煒說,“我們動員全員朝技術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fā)展,不再單純將自己定位為業(yè)務經理。如果說以前是帶著產品到地里去銷售,現在則是了解農民的需求后,針對性地提供服務。”
張煒解釋道:“單純定位于經銷商一定會走入困境,我們考慮轉型服務商,結合種植大戶為農民提供服務。在這個行業(yè)里,最重要的就是對市場的判斷,市場到底會往哪個方向發(fā)展,我們能不能跟得上?在定位了服務商后,我感覺輕松了很多,也能夠準確地把握住市場的變化和農民的需求。同時,這種定位對我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不斷積累和進步。”
轉型并不容易。從農藥擴展到肥料,如何在紛紜的市場中做出準確選擇至關重要。
20多年行業(yè)的沉淀,張煒對各大肥料品牌有著一定的了解。他選擇肥料,重點考慮了肥料的品質和對土壤的影響。經過多番比較調研,他最終確定了以臺灣味丹為主導的套餐肥銷售策略。
張煒說:“在肥料的選擇上,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前期的市場調查、大量的肥料示范以及對當地實地的測土數據。根據我們的調查,四川的土壤酸化非常嚴重,這與以前濫用肥料分不開。從事農藥工作的20年里,我早期就與味丹公司有過接觸,對他們的理念、產品都比較認可,他們的生物菌肥和保護土壤的理念都與成都當地需求非常符合。經過了2到3年的磨合,我逐漸確立以味丹產品為主導的農業(yè)套餐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搭配套餐,銷售給農戶。”
為了讓農民能夠接受,張煒對不同的客戶群體采用了不同的銷售策略。“農民往往更關注作物栽培、作物生長的種植技術,而對于土壤的管理則是他們的短板。”張煒說,“成都平原承包300畝以上土地的大戶里,大多都是年輕農民。我們直接向他們講授減量施肥、減少浪費、保護環(huán)境的理念,他們很容易接受。同時,我們在村里建立了大量的示范田,讓農戶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效果增產。”張煒表示,通過準確地轉型定位,今年的化肥銷量穩(wěn)步增長,為他開拓了新的市場份額的同時,還帶動了農藥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