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淑大棚內的無公害蔬菜。
9月12日上午,在徐水區(qū)北青公村,42歲的村民馬寶鎖陪著李保淑查看冷棚蔥苗長勢。從去年開始跟著李保淑搞無公害蔬菜種植,種了10畝菜的馬寶鎖當年純收入近20萬元。
李保淑互聯網+會員制+配送制的模式讓馬寶鎖發(fā)現,原來靠互聯網賣菜更賺錢。
創(chuàng)新治“賭”傳統(tǒng)種菜售菜“玩壞”菜農,李保淑搞起會員制售菜
“就拿黃瓜為例,這個菜是有名的‘菜瘋子’。今天市場批發(fā)價每斤兩塊五,明天可能就是一塊五,后天五毛錢。”馬寶鎖告訴記者,市場行情變化莫測,基層菜農只能靠“賭”。
對此,徐水遂城鎮(zhèn)城北莊村民丁文喜也感觸頗深:“2014年,我們村的任文學承包了40畝地種白菜,沒想到當年才兩分錢一斤……最后近百萬斤大白菜都喂了羊。”
任文學的遭遇,是眾多基層菜農的一個縮影。李保淑治“賭菜”的法子是——會員制。
“要想吃到放心菜,就交費成為我的會員,訂菜價格都是均價。比如現在你訂白菜、西紅柿、尖椒共15斤,均價都是每斤三塊二,費用從會員費里扣除。”李保淑稱,在會員制下,菜農不會經歷價格“過山車”,市民不再感嘆“天價菜”。
配送保“鮮”從采摘到會員家最多7個小時,傳統(tǒng)市場就沒準了
12日10時許,在正村的蔬菜種植基地,記者恰逢超馬力物流的工作人員忙著把一箱箱貼有顧客姓名的蔬菜裝車。
“一共177箱,今天中午12點之前就能送到。”超馬力工作人員稱,李保淑的蔬菜從采摘下來到裝車再到會員家中,大約是7個小時。李保淑說,如果走傳統(tǒng)市場的話,從下午或者傍晚采摘,到批發(fā)市場經過兩三道中間商,再到早市最少得12個小時。為了保證新鮮,李保淑選擇了超馬力、正時達、領航、光速等多家物流企業(yè)進行合作。
靠著新鮮的良心菜,從2012年開始發(fā)展會員至今,她的良心蔬菜已經有近萬名會員:“近5000人交了會員費,最初是每年1000元,如今是每年1500元。還有5000人沒讓他們交,我怕菜供不上。”
網絡提“效”“互聯網+”擴大社會效果,微信商城改變經營效率
在2013年,李保淑建立了徐水保淑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網站,推行網絡定菜模式。
“那時候種植區(qū)有30多個攝像頭,我還在網上直播種植和生長情況。”李保淑稱,互聯網增加了她的知名度,讓她的良心蔬菜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隨著供貨量大增,李保淑一度靠手抄信息來為會員送菜的方式開始顯得落后:“經常抄到晚上一兩點鐘,抄錯信息是常事,也常送錯菜。后來實在抄不下去了,就開始用電腦軟件來解決。”
2016年3月,李保淑開始用微信商城來售菜:“上大學的兒子找同學設計了一套軟件,可以在微信店鋪里下單定菜,然后從會員費里自動扣除菜錢,可方便了。”
合作致“富”從懷疑到認可,李保淑帶800多戶菜農踏上致富路
在2012年最初搞會員制的時候,李保淑只有8個大棚,不到20畝地,跟她合作的菜農只有4戶。短短4年時間,李保淑的蔬菜專業(yè)合作社已經有8個種植基地約2000畝地,涉及4個鄉(xiāng)鎮(zhèn)15個村共800多戶菜農加盟。
能賺錢,才是菜農認可的最大動力。
丁文喜今年是第一年跟李保淑合作,內心還有點小忐忑:“看到別人跟著賺了錢,我才敢跟著干。這不倆大棚的西紅柿都是按照她的法子種的。估計一畝產量在7000斤左右,比人家打藥的大棚西紅柿產量低一半。不過目前市場批發(fā)價是每斤一塊多,而保淑給的價格接近每斤三塊錢,綜合算下來還是這個賺錢。”除了800多戶菜農,李保淑的種植園區(qū)還有200多名婦女在打零工:“每天工錢最少的60塊錢,管種植的老農民一個月4000多元,幾乎一年到頭都有活兒干,就這也不少掙錢。”
“這個國慶節(jié),我的蔬菜均價就要漲到每斤五塊五。”說這番話時,李保淑一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