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能奪得今年的‘玉米糧王’,主要得益于自己的精耕細作……”
10月25日,見到今年德州市的“玉米糧王”、臨邑縣翟家鎮(zhèn)孫漢服村的孫豐忠時,他正在地里給小麥查苗、補苗,與鄉(xiāng)親們交流玉米豐收的經驗。
早在2010年11月,孫豐忠曾以玉米畝產2059.2斤的成績成為“山東糧王”,獲得獎品為一輛價值近20萬元的轎車,從此,拉開了臨邑盛產“糧王”的序幕。
孫豐忠,一輩子都跟土地打交道的老把式,最信奉的一句話是老人們常說的“人勤地不懶”。經四年蟄伏摸索,他深刻地認識到,有科技專家的細心指導,有黨委、政府關心支持,種地的科學技術已經成熟,糧食產量再想突破就得在精細管理上下功夫。在下種前期,孫豐忠都要比別人多做兩件事:一是犁地時將按比例混合的鋅硫磷和棉餅撒入地里,這樣做可有效殺掉針金蟲、螻蛄等害蟲;二是在播種前一定要施一遍土家肥,給土地增加營養(yǎng),增強土地肥力。
播種時,孫豐忠采用“大小壟”的排列方式,充分發(fā)揮邊行優(yōu)勢,即靠邊的玉米行間距小,越往地中心玉米間行距越大,保證每一棵莊稼都得到充足的光照和通風,這樣結出的玉米質地優(yōu)良、顆粒飽滿。現(xiàn)在種地科技化、機械化都有了很大提高,耕地面積限制了所能種植的玉米株數,只有在每株玉米個體產量上求“質”的突破,注重細節(jié)管理。比如說,在玉米拔節(jié)到抽穗期,加重氮肥比例,能防倒伏、防旺長,增加成穗、增加粒重,然而大部分人都在育苗時期就給玉米追施了氮肥,玉米無法吸收營養(yǎng)成長,白白耽擱功夫,是很大的浪費。
玉米出苗后,孫豐忠更是把這片土地當成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中晚必到地里轉一圈,看土壤濕度、看秧苗長勢,像個老道的中醫(yī),準確地為這片土地號脈,適時澆水、施肥、防病蟲害。孫豐忠說:“突出一個‘細’字,把所有工作做在前頭,為莊稼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最好的環(huán)境。”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偏少,截至到10月份,降水不到50毫米。除了玉米出苗必需的水分。到了玉米抽穗期,孫豐忠便全天守在地頭,從地頭打的機井里抽水澆地,每隔兩周澆一遍水,保證土壤濕度,每澆一遍水便根據莊稼長勢施一遍肥,從二胺到尿素、到復合肥,玉米抽穗期間根據不同時節(jié)摻入少量的藥劑防治蟲害,這些工作都為奪得玉米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我們把糧食高產創(chuàng)建、培植‘糧王’和建設‘國家級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縣’工作作為第一要務來做,盡管它不富財政,不顯政績,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富民工程。”縣委書記景文新告訴筆者,幾年來,臨邑縣相繼涌出了幾位省市糧王。他說:“現(xiàn)在糧食產量高、糧價漲、國家補貼多,同樣是種地,以前是為了交公糧、填飽肚子,現(xiàn)在種地是為了多掙票子、提高生活質量。農業(yè)是臨邑的亮點,也是發(fā)展之根基,只能加強不能有絲毫放松,我們的目標是擦亮現(xiàn)代農業(yè)、省市‘糧王’這張閃亮的名片,讓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中解脫出來去發(fā)大財,讓更多的農民開著轎車去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