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試驗處理平均畝產濕谷496.7公斤,比用傳統(tǒng)化肥處理折算畝產濕谷的380.67公斤增加116.03公斤,增產率達30.48%。”3日,在位于雷州市松竹鎮(zhèn)西洋劉宅村的水稻試驗種植基地,經過3個多月的試驗,光碳核肥在雷州成功試用并獲得豐收,雷州東西洋糧食高產攻關取得新成果。
目前,光碳核肥試驗種植基地3畝水稻已進入收獲期,金黃的稻浪隨風起舞,呈現一派豐收景象。雖然試驗基地的收獲姍姍來遲,但挺直的稻桿和沉甸甸的稻穗卻讓在場的農戶、專家喜笑顏開。不久,原先規(guī)劃好的一畝地收割完畢,收割機把稻谷送到田埂邊,參與現場驗收的專家馬上行動,裝袋、過磅、核算、評估、出表,經小區(qū)測產驗收:“處理一”折算畝產濕谷546.7公斤、“處理二”折算畝產濕谷453.34公斤、“處理三”折算畝產濕谷480.00公斤、“處理四”折算畝產濕谷506.67公斤;噴施光碳核肥的四個處理平均畝產濕谷496.7公斤,比用傳統(tǒng)化肥處理折算畝產濕谷的380.67公斤增加116.03公斤,增產率達30.48%,標志著新型生物肥料——光碳核肥在雷州試用成功。
水稻試驗種植基地負責人、雷州市農業(yè)局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瑞民告訴記者,糧食高產攻關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為科學踐行“良種、良田、良法、良態(tài)”的“四良”科學思想,確保示范效果,該基地在推行高產品種的同時,積極推行高效環(huán)保的化肥農藥,并結合區(qū)域氣候特點,制訂了嚴密的示范方案。
“光碳核肥是高效環(huán)保的科技新產品,它有別于傳統(tǒng)化肥,通過把肥液噴曬在植物葉莖上供植物吸收利用,增強植物葉片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遏制夜間呼吸作用,以制造更多干物質供作物生長,從而提高作物生理機能,達到比傳統(tǒng)肥料更高產的目的。”李瑞民介紹,自今年8月開始,該基地在相鄰的5塊地里用同樣的種苗和種植技術種植水稻,一塊地施用傳統(tǒng)化肥,另四塊地施用光碳核肥,并施用不同標準的量,用以測試該肥料的效果。結果表明,用普通化肥種植的水稻,折算畝產濕谷380.67公斤;使用光碳核肥的水稻,平均畝產濕谷496.7公斤。值得一提的是,施用肥料少農藥少的“處理一”產量最高,有望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