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銀白色、黑紫色……在位于浙江衢州開化的浙江大學創(chuàng)意農業(yè)示范田里,彩色水稻迎風“舒展”,等待收割。如今這批兼顧觀賞價值與品質產量優(yōu)勢的水稻的成功研發(fā),可以說破了彩色水稻以往“作秀”傳聞。此外,這三種彩色水稻將完成新品種試驗,擬于明年通過浙江省審定,正式進入推廣種植階段。
與麥田怪圈的出現一樣,近年來國內掀起的彩色水稻也飽賺了一番眼球。不同顏色水稻形成的魚或者龍的圖案被稱為種在田里的“十字繡”,然而彩色水稻因價值不高,種植彩色水稻往往因當地宣傳所需,因而屢被貶稱為“作秀”。
當下,走在衢州開化池淮鎮(zhèn)虹光村的浙江大學校地科教技合作基地,隨風可聞到陣陣稻香。在稻田中,只見粉紅色、銀白色、黑紫色、亮黃色等種種色彩的水稻成批種植,分蘗后的水稻葉、莖與稻谷呈現不同顏色,而這樣的一批水稻可謂是升級版的彩色水稻。
該基地的負責人為浙江大學農學院應用生物科學系吳殿星教授,同時還是浙江大學(下稱“浙大”)著名的“米教授”,僅水稻的研究就持續(xù)了數十年時間。
據深入了解,往常國內外的彩色水稻的顏色以黃色和紫色為主,其彩色水稻的來源往往是從野生品種資源庫中進行獲取,類型比較單一,只考慮顏色,而尚未充分重視水稻的品質、產量與抗病性等因素進行專門育種,因此彩色水稻往往“身材”矮小,株高多在一米以下,少數僅50-60公分,產量也明顯要低。
如今浙大校地科教技合作基地中培育成功的彩色水稻,已作為園藝型農作物來培育特用品種,產量已同跟市場上的優(yōu)質米或特種米差不多,并兼顧了抗病蟲性,適宜大面積推廣應用。
吳殿星表示,基地中的彩色水稻是通過人工突變或與彩色稻資源雜交,從觀賞園藝性狀、作物品質產量性狀和廣適性多方向改良顏色和用途篩選聚合而成,相比于常見的黃色和紫色水稻,浙大團隊已率先創(chuàng)制粉紅、銀白、黑紫、藍黑等類型豐富多顏色的水稻。
經過數年的定向培育,浙大團隊研制出的彩色水稻,口感佳,更值得一提的是,改良后升級版彩色水稻的稻米,還富含鐵、鋅、氨基酸、黃酮等微量營養(yǎng)素,不但拓展稻米的用途并適合深加工,其潛在的經濟價值將更高。
據了解,我國和浙江省在“十三五”的育種專項中設立了功能及特色等特用水稻新品種選育的課題。為更好推進創(chuàng)意農業(yè)和跨界農業(yè)等產業(yè)融合的發(fā)展,浙江省從2017年起還專門組織了包括彩色水稻在內的多類特用水稻的區(qū)域試驗。更為欣喜的是,如今在在該校地科教技合作基地中,粉紅色、銀白色、黑紫色的水稻,被定名為浙大粉彩禾、浙大銀彩禾、浙大黑彩禾,將于2019年正式通過審定,可以大批量推廣種植,而其種植和管理方式上與一般水稻無異。
如今在國內農村著力于依靠彩色水稻鄉(xiāng)村振興的地區(qū)不在少數。如新疆察布查爾、貴州臺江、云南宜良、陜西城固、湖北咸寧通城,近年來,這些地方充分利用當地山區(qū)和氣候特點,大力發(fā)展彩色水稻。
可以預想的是,吳殿星說,升級版的彩色水稻在產量、品質和適應性上得到了大幅提升,通過審定后已適宜大規(guī)模推廣,再跟農業(yè)旅游觀光和精深加工結合起來,無疑更有利于帶動農民致富,成為鄉(xiāng)村振興中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