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踏進子長縣余家坪鎮(zhèn)新寨河村的梁紅如的牛場,一股酒糟清香味撲鼻而來。“這些是收集回來的玉米秸稈,青貯后就成為牛很愛吃的飼料。”牛場主梁紅如說。
牛場主:玉米秸稈青貯后成好飼料
11月25日上午,在梁紅如的牛場里,華商報記者看到,3個青貯池已經被玉米秸稈填滿密封了起來。梁紅如稱,以往越冬給牛吃的玉米秸稈,就是簡單的處理一下,牛不是很愛吃,而且堆在院子里占地方,最發(fā)愁的就是一下雪,玉米秸稈就會發(fā)霉只能當柴火燒。“現(xiàn)在這些秸稈通過機器粉碎后,再進行無氧發(fā)酵貯存起來,能給牛越冬提供有效的飼料保障,我現(xiàn)在青貯的秸稈足夠牛吃到明年秋收了。”梁紅如說。
相比于普通的玉米秸稈,青貯后的飼料更加新鮮、柔軟、氣味酸香,是冬季牛的最愛。“喂青貯后的飼料足足可減少三分之一的飼料量,成本可降低30%左右,而且冬季牛的重量還只增不減,可節(jié)省不少成本。”梁紅如告訴華商報記者。
“農作物的秸稈不僅是一種可再生的生物資源,而且可以作為一種粗飼料。”據子長縣畜牧局草原站站長史雄如介紹,利用人工、機械、熱、水、壓力等作用,使秸稈粉碎、軟化、降解,或者通過氨化,秸稈就能成為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好飼料。
農民:“玉米秸稈以前是廢品,現(xiàn)在成了寶”
青貯的玉米秸稈不僅成了牛羊越冬的“綠色面包”,更是增加了農民的收入。25日下午,在楊家園則鎮(zhèn)樓溝村玉米地里,華商報記者看到一體化裝料機、鍘草機、青貯打捆裹包機,現(xiàn)場機器轟鳴,都開足了馬力生產,呈現(xiàn)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我家27畝玉米秸稈今年都就地青貯打包做了飼料,平均每畝秸稈能打40包左右,每包的價格在20元以上,純收入接近3萬元,以往要靠焚燒處理的‘廢品’現(xiàn)在也成了‘寶’,可以賺錢了。”村民李國成高興地說。
安塞縣王家灣的一家羊場場主聽說青貯的飼料牛羊喜歡吃,易儲存,便向樓溝村村民李新平買了1000包。“種了大半輩子莊稼,沒有想到玉米秸稈也能賺錢了。”李新平一邊數著玉米秸稈換來的錢,一邊高興地說。李新平家今年種了17畝玉米,秸稈全部打包出售,共收入1.3萬余元。 “以前玉米秸稈沒出路,大多是田間地頭就地焚燒,弄的村子煙霧籠罩,還污染環(huán)境,讓人很頭疼。”楊家園則鎮(zhèn)農綜站站長王雪娥表示,現(xiàn)在通過玉米秸稈青貯技術,不僅解決了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讓牛羊有了越冬的“食物”,還給農民帶來了額外的收入。華商報記者了解到,子長縣今年籌資30萬元,新購飼草加工機械12臺套、拉伸膜600卷、黃麻繩1.5噸、塑料布3000米、發(fā)酵劑2噸,全部免費發(fā)放給農民,大力推廣青貯技術,鼓勵農民將農作物的秸稈資源轉化為牛羊的優(yōu)質飼料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