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參別名三葉菜、葉子單、臭黨參。為桔??贫嗄晟圆荼局参铩|h參為常用中藥,原產(chǎn)山西上黨,其根如參,故名黨參。以根供藥用,具有補氣養(yǎng)血、和脾胃、生津清肺等功能。黨參藥材品種較多,如西黨,主產(chǎn)于甘肅、山西、四川等省;東黨,主產(chǎn)于東北各??;潞黨,主產(chǎn)于山西、河南等省。尤以西黨中的臺黨質(zhì)量最佳。黨參系深根性植物,喜涼爽濕潤氣候。喜在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肥沃的填土上生長,積水、澇洼、鹽堿地和黑粘性土質(zhì)不宜栽種,忌重茬。
栽培技術(shù):
黨參用種子繁殖,要用新采收的種子,因隔年種子發(fā)芽率很低或失去發(fā)芽力。常采用育苗移栽。育苗地應選半陰半陽坡,土質(zhì)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距水源較近的地方,每畝施撤肥或堆肥1500公斤左右,然后翻耕、耙細、整平做成平畦或高畦。播種期從早春解凍后至冬初封凍前均可播種,一般常在7、8月份雨季或秋冬封凍前播種,出苗率高,幼苗生長健壯。春播常因春旱,較難出苗或出苗不齊,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春播。為使種子提早發(fā)芽,可用溫燙浸種處理。即用40-50℃的溫水,邊攪拌邊放人種子,至水溫與手溫差不多時,再放5分鐘,然后將種子置于紗布內(nèi),用清水洗數(shù)次,再放在溫度15-20℃室內(nèi)砂堆上,每隔3―4小時用清水淋洗一次,5―6天種子裂口即可播種。
采用撒播或條播。
撒播,將種子均勻撒手畦面,稍蓋薄土,以蓋住種子為度,隨后輕鎮(zhèn)壓使種子與上緊密結(jié)合,以利出苗,每畝播種量約1公斤;
條播,按行距10厘米開1厘米深淺為,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同樣蓋以薄土,每畝播種量0.5-1公斤。播后畦面用玉米稈、谷草或松杉枝等覆蓋保濕,以后還需適當澆水,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當苗高約5厘米時將蓋草逐漸揭掉,不可一次揭光,以防烈日曬死幼苗。當苗高約地厘米時已逐漸鍛煉,增強了對光的適應力,可全部揭掉。也可與玉米、小麥等作物間作。玉米不宜種太密,若過密應把玉米下部葉打掉。畝高約10厘米時可間去過密的小苗弱苗,使保持株距1―3厘米。幼苗生長緩慢,應注意及時松土除草,以免草大根深,拔草時傷害參苗,或把旁邊幼苗也一起投出。育苗地一般不施肥,要適當控制水分,幼苗期應少澆勤澆,苗長大后可減少澆水次數(shù),雨季注意排水。
參苗生長一年后即可移栽。大田生產(chǎn)地應選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上,地形向陽。整地時每畝施廄肥或堆肥3000公斤,或加過磷酸鈣30―50公斤,然后深耕25-30厘米,耙細整平,做成約120厘米寬的畦,山坡地一般不做畦,順坡向整平即可。地整好后于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封凍前,或早春地化凍后,幼苗萌芽前移栽。按行距20-30厘米開15-20厘米深的溝,山坡地應順坡橫向開溝,將林根按株距6―10厘米斜擺于溝內(nèi),然后蓋上約5厘米厚,每畝用種根約25公斤。栽后按一般管理,黨參為草質(zhì)藤本,應塔架使莖蔓攀架生長。當苗高30厘米時搭架,一般可用竹竿搭“人”字架,目的是使通風透光,增加光合作用面積,促進生長,據(jù)高抗病能力和提高參報產(chǎn)量。
采收加工:
黨參一般于移栽二年后秋季收獲,也有3、4年后收獲的。將挖出的黨參,剪去藤蔓,抖去泥土,攤于曬場,曬至三、四成平呈柔軟狀,按粗細、大小,用手順握成把,置木板上,用手揉搓后再曬,這樣反復3―4次至曬干。南方多雨可用炭火炕,炕內(nèi)溫度控制在60℃左右,經(jīng)常翻動,炕至根條柔軟時,取出揉搓,再炕,同樣反復數(shù)次直至炕干。揉搓的目的是使報條順直,干燥均勻。皮肉緊,質(zhì)柔潤。一般2公斤鮮黨參可加工1公斤干貨,畝產(chǎn)干貨250―400公斤,高產(chǎn)者可達500公斤。
病害防治:
1、銹病
感病葉背略隆起(夏抱子堆),后期破裂散出橙黃色的粉末(夏抱子),嚴重時葉片枯死,影響生長,一般秋季發(fā)病較重。
防治方法:收獲后清除枯株病葉并集中燒毀;發(fā)病初期噴50%二硝散200倍液或25%粉銹寧10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續(xù)噴2-3次。
2、霜霉病
葉面生有不規(guī)則褐色病斑,葉背有灰色霉狀物(分生拖子梗及分生拖子),常致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枯殘葉集中燒毀;發(fā)病期噴40%霜疫靈300倍液或70%百菌清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2-3次。
栽培技術(shù):
黨參用種子繁殖,要用新采收的種子,因隔年種子發(fā)芽率很低或失去發(fā)芽力。常采用育苗移栽。育苗地應選半陰半陽坡,土質(zhì)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距水源較近的地方,每畝施撤肥或堆肥1500公斤左右,然后翻耕、耙細、整平做成平畦或高畦。播種期從早春解凍后至冬初封凍前均可播種,一般常在7、8月份雨季或秋冬封凍前播種,出苗率高,幼苗生長健壯。春播常因春旱,較難出苗或出苗不齊,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春播。為使種子提早發(fā)芽,可用溫燙浸種處理。即用40-50℃的溫水,邊攪拌邊放人種子,至水溫與手溫差不多時,再放5分鐘,然后將種子置于紗布內(nèi),用清水洗數(shù)次,再放在溫度15-20℃室內(nèi)砂堆上,每隔3―4小時用清水淋洗一次,5―6天種子裂口即可播種。
采用撒播或條播。
撒播,將種子均勻撒手畦面,稍蓋薄土,以蓋住種子為度,隨后輕鎮(zhèn)壓使種子與上緊密結(jié)合,以利出苗,每畝播種量約1公斤;
條播,按行距10厘米開1厘米深淺為,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同樣蓋以薄土,每畝播種量0.5-1公斤。播后畦面用玉米稈、谷草或松杉枝等覆蓋保濕,以后還需適當澆水,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當苗高約5厘米時將蓋草逐漸揭掉,不可一次揭光,以防烈日曬死幼苗。當苗高約地厘米時已逐漸鍛煉,增強了對光的適應力,可全部揭掉。也可與玉米、小麥等作物間作。玉米不宜種太密,若過密應把玉米下部葉打掉。畝高約10厘米時可間去過密的小苗弱苗,使保持株距1―3厘米。幼苗生長緩慢,應注意及時松土除草,以免草大根深,拔草時傷害參苗,或把旁邊幼苗也一起投出。育苗地一般不施肥,要適當控制水分,幼苗期應少澆勤澆,苗長大后可減少澆水次數(shù),雨季注意排水。
參苗生長一年后即可移栽。大田生產(chǎn)地應選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上,地形向陽。整地時每畝施廄肥或堆肥3000公斤,或加過磷酸鈣30―50公斤,然后深耕25-30厘米,耙細整平,做成約120厘米寬的畦,山坡地一般不做畦,順坡向整平即可。地整好后于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封凍前,或早春地化凍后,幼苗萌芽前移栽。按行距20-30厘米開15-20厘米深的溝,山坡地應順坡橫向開溝,將林根按株距6―10厘米斜擺于溝內(nèi),然后蓋上約5厘米厚,每畝用種根約25公斤。栽后按一般管理,黨參為草質(zhì)藤本,應塔架使莖蔓攀架生長。當苗高30厘米時搭架,一般可用竹竿搭“人”字架,目的是使通風透光,增加光合作用面積,促進生長,據(jù)高抗病能力和提高參報產(chǎn)量。
采收加工:
黨參一般于移栽二年后秋季收獲,也有3、4年后收獲的。將挖出的黨參,剪去藤蔓,抖去泥土,攤于曬場,曬至三、四成平呈柔軟狀,按粗細、大小,用手順握成把,置木板上,用手揉搓后再曬,這樣反復3―4次至曬干。南方多雨可用炭火炕,炕內(nèi)溫度控制在60℃左右,經(jīng)常翻動,炕至根條柔軟時,取出揉搓,再炕,同樣反復數(shù)次直至炕干。揉搓的目的是使報條順直,干燥均勻。皮肉緊,質(zhì)柔潤。一般2公斤鮮黨參可加工1公斤干貨,畝產(chǎn)干貨250―400公斤,高產(chǎn)者可達500公斤。
病害防治:
1、銹病
感病葉背略隆起(夏抱子堆),后期破裂散出橙黃色的粉末(夏抱子),嚴重時葉片枯死,影響生長,一般秋季發(fā)病較重。
防治方法:收獲后清除枯株病葉并集中燒毀;發(fā)病初期噴50%二硝散200倍液或25%粉銹寧10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續(xù)噴2-3次。
2、霜霉病
葉面生有不規(guī)則褐色病斑,葉背有灰色霉狀物(分生拖子梗及分生拖子),常致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枯殘葉集中燒毀;發(fā)病期噴40%霜疫靈300倍液或70%百菌清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