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細菌性褐條病俗稱心腐病,因水稻感病后爛心而得名,病原為假單胞桿菌屬細菌。近年來,我省早稻和中稻生長季節(jié)暴雨頻繁,稻苗受淹和遭洪澇侵襲現(xiàn)象嚴重,誘發(fā)細菌性褐條病局部大流行,造成水稻較大產量損失?,F(xiàn)將此病基本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危害癥狀 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發(fā)病。苗期染病,在葉片和葉鞘上出現(xiàn)褐色小斑,后擴展呈紫褐色長條斑,病苗枯萎或病葉脫落,植株矮小,病菌侵害未展開葉片引起心腐,嚴重時有惡臭味。成株期葉片染病,先在葉片基部中脈發(fā)病,初呈黃白色水漬狀,后沿葉脈擴展上達葉尖,下至葉鞘基部形成黃褐色至深褐色長條斑,感病組織變脆易折斷,后全葉卷葉枯死。葉鞘染病,呈不規(guī)則形病斑塊,后變?yōu)辄S褐色,最后全部腐爛;心葉發(fā)病,不能抽出,死于心苞內(此特征與螟蟲危害癥狀相似,易被人們誤認為是蟲害),拔出時有腐臭味,用手擠壓有乳白色至淡黃色菌液溢出。孕穗期染病,穗早枯或有穗莖伸長,小穗梗淡褐色,彎曲畸形,谷粒不飽滿。
2.發(fā)病特點 本病為稻草或種子帶菌。該病的發(fā)生與稻苗淹水有密切關系。病菌借水流或暴風雨傳播蔓延,從稻苗傷口或自然孔侵入。凡低洼受淹的水稻和連日暴雨受洪澇侵襲的田塊都易發(fā)病。一般稻苗受淹后3天~8天開始出現(xiàn)危害癥狀。高溫、高濕和陰雨天氣有利于該病的發(fā)生與流行,偏施氮肥、長勢嫩綠的水稻和矮稈水稻品種發(fā)病重。
3.防治技術 ①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統(tǒng),避免洪水淹沒稻田。進行科學灌溉,防止串灌和深水灌溉。②稻種進行消毒處理。用強氯精300倍液~600倍液浸種6小時~8小時,消毒效果較好。③認真處理帶病稻草。不用帶病稻草作覆蓋物或扎秧把等,防止病菌直接侵染秧苗。④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料,增施有機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⑤水稻一旦受洪水淹沒而發(fā)病,首先應立即排水,撒施石灰、草木灰等控制病害擴展,促進稻根再生;其次是開展藥劑防治,噴施根病清等殺細菌的農藥二三次,直至病情好轉為止;第三,當水稻新根出現(xiàn)時,抓緊時間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促進稻株恢復生長。
1.危害癥狀 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發(fā)病。苗期染病,在葉片和葉鞘上出現(xiàn)褐色小斑,后擴展呈紫褐色長條斑,病苗枯萎或病葉脫落,植株矮小,病菌侵害未展開葉片引起心腐,嚴重時有惡臭味。成株期葉片染病,先在葉片基部中脈發(fā)病,初呈黃白色水漬狀,后沿葉脈擴展上達葉尖,下至葉鞘基部形成黃褐色至深褐色長條斑,感病組織變脆易折斷,后全葉卷葉枯死。葉鞘染病,呈不規(guī)則形病斑塊,后變?yōu)辄S褐色,最后全部腐爛;心葉發(fā)病,不能抽出,死于心苞內(此特征與螟蟲危害癥狀相似,易被人們誤認為是蟲害),拔出時有腐臭味,用手擠壓有乳白色至淡黃色菌液溢出。孕穗期染病,穗早枯或有穗莖伸長,小穗梗淡褐色,彎曲畸形,谷粒不飽滿。
2.發(fā)病特點 本病為稻草或種子帶菌。該病的發(fā)生與稻苗淹水有密切關系。病菌借水流或暴風雨傳播蔓延,從稻苗傷口或自然孔侵入。凡低洼受淹的水稻和連日暴雨受洪澇侵襲的田塊都易發(fā)病。一般稻苗受淹后3天~8天開始出現(xiàn)危害癥狀。高溫、高濕和陰雨天氣有利于該病的發(fā)生與流行,偏施氮肥、長勢嫩綠的水稻和矮稈水稻品種發(fā)病重。
3.防治技術 ①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統(tǒng),避免洪水淹沒稻田。進行科學灌溉,防止串灌和深水灌溉。②稻種進行消毒處理。用強氯精300倍液~600倍液浸種6小時~8小時,消毒效果較好。③認真處理帶病稻草。不用帶病稻草作覆蓋物或扎秧把等,防止病菌直接侵染秧苗。④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料,增施有機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⑤水稻一旦受洪水淹沒而發(fā)病,首先應立即排水,撒施石灰、草木灰等控制病害擴展,促進稻根再生;其次是開展藥劑防治,噴施根病清等殺細菌的農藥二三次,直至病情好轉為止;第三,當水稻新根出現(xiàn)時,抓緊時間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促進稻株恢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