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別名:童參、孩兒參。
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異葉假繁縷)的塊根經(jīng)干燥后供藥用。為滋補強壯藥,有益氣、健脾、生津等功效。治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心悸口干等癥。
主要生長栽培區(qū)域:太子參原為野生?,F(xiàn)生產(chǎn)于江蘇和山東臨沂地區(qū),安徽省亦有栽培。近幾年飲料食品行業(yè)亦大量應用太子參,故太子參用量大增。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株高7~20cm。塊根多數(shù),直生,呈長紡錘形,外皮淡黃色,疏生須根。莖細弱,直立或上部傾斜,莖方形,節(jié)部略膨大。葉對生;葉片倒披針形,中部葉逐漸寬大,上部葉較大,莖端2對葉稍密集,平展成十字狀;葉片全緣。花均腋生,有兩型。莖下部近地面者花為小型閉鎖花,萼片4;無花冠;雄蕊多為2枚;雌蕊1枚;常能形成多數(shù)種子。莖頂端花稍大,白色,開時向上直立,后漸下垂,花梗細而長;花萼片5,邊緣白色而薄;花瓣5,白色而薄,呈倒卵形,頂端2齒裂;雄蕊10枚,2輪;雄蕊1枚,子房上位,多數(shù)胚珠(通常不發(fā)育成種子)。蒴果近圖球形,種子近球形,深棕色?;ㄆ?~5月,果期5~7月(圖2)。
【生物學特性】
太子參喜溫和濕潤涼爽的氣候,怕炎夏高溫,強光暴曬,氣溫30C以上生長不良。怕干旱又怕積水。在氣溫15C以下,地溫10C時,仍能緩慢發(fā)芽生根。較耐寒,在-17C的氣溫下可以安全越冬。一般3月出苗,“芒種”前后是植株生長旺季。地下莖逐節(jié)發(fā)根,塊根生長膨大。“夏至”以后,地上莖葉大部分枯黃脫落,進人休眠期。全育期為120天左右。生長期大體上可分四個階段:
1.萌芽期
在土溫10℃時,種根即緩慢發(fā)芽、發(fā)新根。栽種后,氣溫逐漸下降,經(jīng)過越冬到次年出苗為止,此時種參一切生長均靠種根中所貯藏養(yǎng)分來維持。
2.旺盛生長期
3月下旬開始出苗后,植株生長逐漸增快,地上植株分枝,葉片增多增大,塊根增多,到6月上旬植株生長量達最高峰。此階段也是太子參吸收、生長、積累養(yǎng)分的關鍵時期。
3.塊根膨大期
從4月中下旬開始至6月中旬,不僅是塊根數(shù)量、長度的增殖,也是塊根膨大的重要時期。此期加強田間肥水管理,有利于促進與延長植株的生長時間,對提高產(chǎn)量十分重要。
4.夏眠期
太子參生長到“夏至”以后,地上植株部分大部分逐漸枯黃脫落,進入休眠越夏階段。種根已腐爛掉,新塊根在土中彼此散開。
【種植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選擇排灌良好、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或壤土。缺乏排灌條件和澇洼積水、重黏土地、砂土、鹽堿地都不宜選用,不宜重茬。在“霜降”以前,每畝用腐熟的廄肥、人糞等混合肥料5000kg,標準氮肥50kg,過磷酸鈣lOOkg,硫酸鉀50kg搗細撒勻。耕地深20~30cm,耙細整平,做成1~2m寬,20~25cm高的小高畦。畦與畦之間留30cm寬、25cm深的溝,平時作為人行道。在高燥少雨地方也可做平畦栽種。
2.繁殖方法
太子參分有性繁殖和分根繁殖。生產(chǎn)上常用分根繁殖。栽種期以“霜降”前后為宜,過晚則天氣寒冷,年前不扎根,影響產(chǎn)量。選健壯、芽頭完整、參體肥大、無傷、無病蟲害的作種根。在畦面上橫向開溝深10cm,將適量參種撒在溝內(nèi),按株距5~6cm,芽頭向上斜栽入溝中,做到種參“上齊下不齊”,芽頭離畦面6cm左右。按行距13~15cm再橫向開另一溝,將后一溝的土覆蓋在前一溝已排好種參的溝里,依此類推。
畦面稍加鎮(zhèn)壓,整成弓背形。也可在整好的地上,按幅寬1m縱向拉兩根繩子,將種根撒于兩繩之間,按株距5~7cm擺勻,再由兩繩之間取土,覆蓋畦面,約6~7cm厚,稍加鎮(zhèn)壓。每畝用種根40~60kg,在種參來源困難時,可利用種植參地自然落實地面的種子育苗繁殖種參。在參根收刨后整地耙細作畦并適度栽上蘿卜青菜等作物?;?qū)⒎N子收集起來,經(jīng)砂培處理后//致富經(jīng)www.nczfj.com //,于第二年3月底撒人整好畦內(nèi),覆土2cm。
3.田間管理
(1)澆水:
太子參栽種后若土壤干旱,可向溝內(nèi)放水,俗稱“透水”,連續(xù)幾次,以潤透畦面為度。栽后當年不出苗。“立冬”前土壤干旱,可以按以上方法放水灌溉。在第二年春季干旱多風季節(jié)應適當澆水,促使根部生長。追肥后要7~10天澆水一次。
(2)培土拔草:
早春出苗后,整理畦溝,將畦邊倒塌的土整到畦上,使畦邊整齊,有利畦邊參根生長。幼苗出土后,如有草須及時拔除干凈。5月初植株已封垅,僅拔大草(拔草后不留小土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