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芪是隴南的道地藥材,也是甘肅的五大地產(chǎn)名貴中藥材之一,主產(chǎn)武都、宕昌等縣。為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的根,其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能。藥理研究證明有強心、利尿、降壓、護肝、抗腎炎、提高免疫等作用。2008年隴南市紅芪種植面積達9.095萬畝,占中草藥種植面積的16%,當年采挖量達2181.5萬公斤,銷售產(chǎn)值6402.2萬元。
一、 生產(chǎn)條件
1.環(huán)境條件
生產(chǎn)產(chǎn)地應遠離工礦區(qū)1000米以上,避開醫(yī)院和生活污染源2000米以上,同時無公害紅芪生產(chǎn)基地應具有可持續(xù)的生產(chǎn)能力。適宜的海拔高度為1600~2200m,其中以1800~2000m層帶品質(zhì)最優(yōu)。要求年平均氣溫8℃左右,≥10℃積溫2300~2700℃,年降雨量500~600㎜,紅芪莖葉生長期氣溫7~16℃,開花期氣溫17~19℃。
2.土壤條件
有良好的耕作層,土層深厚、肥沃、疏松、透水性好的褐色或棕色砂質(zhì)壤土最好;土質(zhì)粘重、重鹽堿地不宜,富含有機質(zhì)以中性、微堿性為宜。
3.灌水條件
利用符合灌溉標準的地上水源或地下水源進行灌溉。
4.茬口選擇
前茬作物以禾本科作物最佳,重茬地須進行土壤處理,豆類、油菜等地不宜種植。
二、 采種與種子處理
適宜該區(qū)生長的紅芪品種有紫花巖黃芪(花紫色)和多序巖黃芪(花黃色或淡黃色)兩種。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于種子成熟時從種株上將花梗剪下,放在通風處使種子后熟并陰干。播種前,選擇色澤鮮艷、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放入40℃溫水中,隨時攪拌至涼,浸泡6~12小時,然后將水倒出,再用覆蓋物燜12小時,待種子汲水膨脹或外皮破裂稍露白即可。
三、 育苗移栽
1.育苗
育苗地每公頃用農(nóng)家肥30000kg再加磷酸二銨300kg混合施入作基肥,然后濃翻45㎝,耙細磨平做成寬120㎝、深30㎝的高畦。多采用秋播,一般在“立秋”前后播種,播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25㎝,深3㎝,播幅10㎝的淺溝進行條播,將拌細綿砂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鎮(zhèn)壓即可。穴播比條播好,利于保墑,穴播多按20~25㎝的穴距開穴,每穴下種3~10粒,覆土1.5㎝踩平即可。每公頃播種量約需22.5~30kg。
2.苗期管理
最適發(fā)芽地溫是15~20℃,土壤水分(墑情)以18~24%對出苗最有利,苗出齊后當高4~6㎝時進行第一次松土鋤草間苗,須淺鋤忌過深傷苗,苗高8~10㎝時中耕除草帶間苗,苗高15~20㎝時定苗,定苗后結(jié)合灌水可追施硫酸銨每畝5~10kg,一般每畝留壯苗2.2~2.4萬株。
3.壯苗標準
其主要外部特征是:剪除地上部分后栽苗總長30㎝左右,竹筷樣粗細,頂端1~2個飽滿露白芽,剪除尾梢部多余的須根和中部的分枝(根),要求條直鮮嫩、無病蟲危害、無殘缺。
4.移栽
前茬收獲后,結(jié)合深翻每公頃施農(nóng)家肥(廄肥和人糞尿為主)30000kg和磷酸二按300kg,使土肥混合,整平耙細,做成高畦。移栽時間可在秋末土壤墑情較好時進行,移栽按行距35~40㎝放線開溝,溝深20~30㎝,將種栽斜放入溝內(nèi),與溝向有一夾角,種栽之間頭尾相連,然后覆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