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概述】
白術別名:于術、生曬術、冬術、浙術、種術等。
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莖,經干燥人藥。具補脾健胃,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等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水腫、泄瀉、表虛自汗等癥。
主要生長栽培區(qū)域:主產浙江磐安等縣,栽培歷史悠久、產量高、質量佳,故有浙術之稱。江蘇、湖南、安徽、湖北、江西等地亦有大量栽培。
【植物形態(tài)】
白術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根莖肥厚,略呈拳狀,有不規(guī)則瘤狀突起,亦有中央稍細長如啞鈴狀,根莖主軸延伸如馬蹄狀,長約5~8cm,直徑約2~5cm,外皮灰褐色。
莖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木質化,表面有不明顯的縱淺槽。葉互生;莖下部葉有長葉柄,莖上部葉由葉片基部漸狹下延成柄狀;葉片3深裂或不分裂,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通常偏斜形,邊緣有刺狀齒;網狀脈,葉脈顯著隆起。頭狀花序生于枝端;總苞鐘狀,苞片膜質,總苞基部有一輪羽狀深裂的葉狀苞片;花多數,著生于平坦的花托上,均為管狀花;花冠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向外反卷或展開;雄蕊5枚,聚藥;雌蕊1枚,子房下位,表面密被絨毛,上端生有一輪羽狀冠毛,花柱細長,超出花藥之外。
瘦果長橢圓形,稍扁,果皮黃白色,長8mm,直徑約2.5mm,頂端有脫落冠毛殘留的圓形痕跡,中央有一褐色凸起狀的花柱殘基?;ㄆ?~10月,果期8~11月。
【生物學特性】
白術喜涼爽溫和氣候,較耐寒,在北京以南地區(qū)能自然越冬。
怕高溫高濕。植株生長在30℃以下時,生長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氣溫達30℃以上,生長抑制。地下根莖生長以26~28℃為最適宜。種子發(fā)芽最適宜溫度是15~30℃。白術種子發(fā)芽需要較多水分,一般吸水量達種子重量的3~4倍,才能萌動發(fā)芽。水分太少或太多,均不利于發(fā)芽。隔年種子一般不再發(fā)芽。千粒重25~37.5g。發(fā)芽率大約70%。
白術對土壤及水分要求均不嚴格,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種植最佳。對前茬要求嚴格,前茬不宜是玄參、花生、白菜、油菜、煙草等地,否則病害非常嚴重。而以禾本科作前茬為好。忌連作。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1)育苗地:
選用冬閑田,前茬收獲后立即冬耕,使土壤經冬風化。翌春播種前要施基肥,可用人糞尿每畝1000kg,過磷酸鈣10~15kg,或圈肥2000kg,施后耕耙作畦,畦寬0.9~1m的平畦或高垅,垅距不宜太大,否則澆水潤不透,長寬隨意,四周設排水溝。山區(qū)坡地的畦向要與坡向垂直,以免水土流失。
(2)移栽地:
白術苗移栽前首先施足基肥,每畝施糞肥4000~5000kg,餅肥50~lOOkg,過磷酸鈣25kg,將撒勻的肥料耕翻入土,再作成寬1.3m左右、長隨意的畦,四周排水溝要深。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
(1)播種育苗:
白術播種期為“清明”后,播種前將種子放人25~30℃溫水中浸種24小時,促使種子吸足水萌動,待胚根露白點時即可播種。播種方法可撒播或寬幅條播。撒播將種子稀疏撒于畦面,使種子間距離保持2~3cm左右,再撒以細土,以蓋沒種子為度。寬幅條播是在畦上按幅距20~30cm開幅寬15cm、深2~5cm的淺溝,溝底要平,將種子撒播在溝內,方法同撒播。播種后的畦面,應蓋一層濕草,3~10天即可出苗。
北方因常春季干旱,故播種期可提前到“驚蟄”至“春分”更好。在南方,一般從3月下旬至5月上旬均可播種。播種量一般為每畝4~5kg。
(2)苗期管理:
白術出苗后按時除草和間苗,2~3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用人畜糞尿約每畝1000kg。在6月下旬及8月下旬進行二次追肥。第二次追肥前應先摘除花蕾。
(3)收獲術苗:
11月下旬當白術苗枯黃時,將其挖出,剔除傷、病株,剪去莖稈和須根,立即移栽。如不能即栽,需貯存,可將剪好的苗稍攤晾3~5天,表皮發(fā)白后,用泥砂埋在防凍防過熱處儲藏。
儲藏方法各地不同,南方大量術栽的貯藏可用砂藏層積法。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室內泥地上,四周用磚圍成長方形,長度不限,寬度以操作方便為宜,先在地上鋪5cm厚的砂或細土,上放術栽15cm,再放一層砂,砂上再放一層術栽,如此間隔堆成50cm高度,最后上面蓋6cm厚的砂或細土即可。并在堆上每隔1~1.5m豎一束秸稈或草束,以利散熱透氣,防止霉爛。砂土要干濕適中。
而在北方一般選背陰處挖一深、寬各1m的坑,長度視種栽多少而定,將種栽放坑內約15cm厚,覆蓋土4~6cm厚,隨氣溫下降,逐漸加厚蓋土,亦可在地里自然越冬,到第二年春天邊挖邊栽。
白術儲藏種栽期間應有專人負責管理,經常檢查,發(fā)現病栽應及時剔除,以免引起腐爛。如果術芽萌動,要進行翻堆,以防術芽繼續(xù)增長,影響種栽質量。北方地區(qū)育苗田株距加大,加強管理措施,收獲術苗時有大量符合商品的大白術加工人藥,小的作術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