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南瓜又稱為印度南瓜、筍瓜,原產(chǎn)于南美洲,口感甜面似有栗味,所以俗稱“栗味南瓜”;其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對防治糖尿病、降低膽固醇、保護視力等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目前市場需求量正在逐漸增加。西洋南瓜的耐旱能力強、需水量少、種植容易、貯存期長,適合山區(qū)和冷涼地區(qū)種植,經(jīng)濟效益較好。
一、對環(huán)境的要求:喜溫暖的氣候條件,發(fā)芽最適溫度25-30℃,最低15℃以上;莖葉生長最適宜溫度25-30℃,夜溫15-18℃:地溫15℃以上根系開始生長,最適22℃左右,高于30℃根系生長受到抑制;果實生長期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提高品質(zhì)。在長日照條件下,利于雄花發(fā)育,而雌花發(fā)生較少;在短日照的條件下,雌花增加;苗期減少日照時數(shù),每天8小時左右可促進早熟、增產(chǎn);南瓜屬短日照作物,每天10-12小時光照時數(shù)為宜。膨瓜期需水量最多;結(jié)瓜前水分過大易徒長;后期水分過多品質(zhì)差。
二、土壤與營養(yǎng):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壤土最好;需肥量多,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若氮肥施用量過多,引起莖葉徒長,導致落花、落果和產(chǎn)品品質(zhì)差,易感染病蟲害。
三、選用品種:宜用品質(zhì)好、適應性強、抗病、豐產(chǎn)性好的雜交一代種,目前以早生赤栗、北京甜栗、栗子、紅英、東升、紅秀等品種表現(xiàn)較好。露地種植地爬方式每畝用種700粒左右(約150克),搭架種植方式每畝用種1200-1500粒(約250-300克)。
四、種植季節(jié):現(xiàn)以北京郊區(qū)為例有以下2個茬口:
1、低海拔地區(qū)(150米以下)露地種植:3月下旬育苗,4月下旬(需扣小拱棚覆膜保溫)至5月初定植,6月下旬-7月下旬采收;2、高海拔冷涼山區(qū)(250米以上)露地種植:4月上、中旬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7月中旬-9月采收。
五、培育壯苗:種子在陽光下晾曬1天后,用55℃水浸種4-8小時(有種衣劑的種子直接用30℃水浸種),撈出晾干種子表皮明水,用軟棉布包好,在恒溫箱中或其它環(huán)境中,控制在25℃-28℃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投洗一遍,待2-3天芽長至2毫米時播種。最好采用草碳營養(yǎng)塊育苗,不用加肥料和農(nóng)藥,具有省工、防病、促進苗壯的作用,也可用10×10塑料營養(yǎng)缽育苗,基質(zhì)為50%草碳土+30%消毒園田土+10%潔凈河沙+10%腐熟有機肥。還可用50穴的塑料穴盤育苗,苗期溫度掌握在白天23-30℃,夜間15℃左右,地溫20℃左右。每天控制10-12小時的光照條件,但盡量多見光。
壯苗標準:苗齡25-30天,三葉一心,葉色深綠,子葉肥厚,節(jié)間短,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
六、整地定植:盡量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前三年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種植,不易在低洼易澇的地塊種植。每畝施用腐熟細碎的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肥源有困難的可施用“一特”有機肥1000公斤。無公害栽培方式的每畝可施用三元復合肥20公斤,采用挖施肥溝(或穴)的辦法,每隔2-2.5米挖一條深40厘米、寬40厘米的溝,丘陵和地勢不平的地塊可按行距2米、株距50厘米的間距,挖直徑40厘米、深40厘米的施肥穴。將有機肥和土混勻后填入溝或穴中,三元復合肥施在表層根系附近,做成高出地面15厘米、寬50厘米左右的畦,然后覆蓋銀灰色的地膜。按行距2-2.5米,株距40-50厘米定植,每畝600-700株;采用吊蔓或搭架立體栽培的方式,密度要大些,平均行距1-1.2米,株距40-50厘米,每畝1000-1200株。注意定植不要過深,坨面與地表平為宜,有條件的鋪地膜。定植后及時澆水,兩天以后再澆一次緩苗水。
一、對環(huán)境的要求:喜溫暖的氣候條件,發(fā)芽最適溫度25-30℃,最低15℃以上;莖葉生長最適宜溫度25-30℃,夜溫15-18℃:地溫15℃以上根系開始生長,最適22℃左右,高于30℃根系生長受到抑制;果實生長期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提高品質(zhì)。在長日照條件下,利于雄花發(fā)育,而雌花發(fā)生較少;在短日照的條件下,雌花增加;苗期減少日照時數(shù),每天8小時左右可促進早熟、增產(chǎn);南瓜屬短日照作物,每天10-12小時光照時數(shù)為宜。膨瓜期需水量最多;結(jié)瓜前水分過大易徒長;后期水分過多品質(zhì)差。
二、土壤與營養(yǎng):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壤土最好;需肥量多,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若氮肥施用量過多,引起莖葉徒長,導致落花、落果和產(chǎn)品品質(zhì)差,易感染病蟲害。
三、選用品種:宜用品質(zhì)好、適應性強、抗病、豐產(chǎn)性好的雜交一代種,目前以早生赤栗、北京甜栗、栗子、紅英、東升、紅秀等品種表現(xiàn)較好。露地種植地爬方式每畝用種700粒左右(約150克),搭架種植方式每畝用種1200-1500粒(約250-300克)。
四、種植季節(jié):現(xiàn)以北京郊區(qū)為例有以下2個茬口:
1、低海拔地區(qū)(150米以下)露地種植:3月下旬育苗,4月下旬(需扣小拱棚覆膜保溫)至5月初定植,6月下旬-7月下旬采收;2、高海拔冷涼山區(qū)(250米以上)露地種植:4月上、中旬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7月中旬-9月采收。
五、培育壯苗:種子在陽光下晾曬1天后,用55℃水浸種4-8小時(有種衣劑的種子直接用30℃水浸種),撈出晾干種子表皮明水,用軟棉布包好,在恒溫箱中或其它環(huán)境中,控制在25℃-28℃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投洗一遍,待2-3天芽長至2毫米時播種。最好采用草碳營養(yǎng)塊育苗,不用加肥料和農(nóng)藥,具有省工、防病、促進苗壯的作用,也可用10×10塑料營養(yǎng)缽育苗,基質(zhì)為50%草碳土+30%消毒園田土+10%潔凈河沙+10%腐熟有機肥。還可用50穴的塑料穴盤育苗,苗期溫度掌握在白天23-30℃,夜間15℃左右,地溫20℃左右。每天控制10-12小時的光照條件,但盡量多見光。
壯苗標準:苗齡25-30天,三葉一心,葉色深綠,子葉肥厚,節(jié)間短,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
六、整地定植:盡量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前三年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種植,不易在低洼易澇的地塊種植。每畝施用腐熟細碎的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肥源有困難的可施用“一特”有機肥1000公斤。無公害栽培方式的每畝可施用三元復合肥20公斤,采用挖施肥溝(或穴)的辦法,每隔2-2.5米挖一條深40厘米、寬40厘米的溝,丘陵和地勢不平的地塊可按行距2米、株距50厘米的間距,挖直徑40厘米、深40厘米的施肥穴。將有機肥和土混勻后填入溝或穴中,三元復合肥施在表層根系附近,做成高出地面15厘米、寬50厘米左右的畦,然后覆蓋銀灰色的地膜。按行距2-2.5米,株距40-50厘米定植,每畝600-700株;采用吊蔓或搭架立體栽培的方式,密度要大些,平均行距1-1.2米,株距40-50厘米,每畝1000-1200株。注意定植不要過深,坨面與地表平為宜,有條件的鋪地膜。定植后及時澆水,兩天以后再澆一次緩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