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痘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是由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屬的鴿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春末、夏初多發(fā)。乳鴿、童鴿、青年鴿易感。鴿子在換羽期、營養(yǎng)不良、維生素缺乏(尤期是維生素A缺乏)或患慢性呼吸道病、寄生蟲病以及鴿舍擁擠、潮濕、衛(wèi)生狀況不良、過度馴放、應激、爭斗等都會加速本病的流行。潛伏期4~8天。主要通過損傷的皮膚和黏膜感染。吸血昆蟲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鴿的爭斗,帶芒刺的植物種子,以及寄生蟲等,導致鴿子的皮膚或黏膜損傷,再通過患病鴿子排泄物、脫落的痘痂以及其他野鴿、鳥類污染過的飼料、飲水等,使健康鴿子患??;或通過患病鴿子與健康鴿子的直接接觸,而發(fā)生鴿痘病毒的感染(如嘔鴿、親吻、集鴿等)。
一、臨床癥狀
根據(jù)鴿子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病毒侵害鴿體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皮膚型(干燥型)。病鴿在眼瞼、鼻瘤、嘴角、翅膀內(nèi)側(cè)、腿、爪、泄殖腔等部形成痘疹。開始為灰白色結(jié)節(jié),并很快增大,變成棕褐色。附近的結(jié)節(jié)相互融合,數(shù)個結(jié)節(jié)相互連接融合成一片,形成黑褐色的贅生物。一般單個痘痂形成至自行脫落3~4周時間,留下一個表面光滑、灰白色的疤痕,鴿子還會出現(xiàn)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廢絕,體溫升高,消瘦、生長受阻,閉眼呆立,反應遲鈍,行走困難,病程3~4周。
2.黏膜型。在口腔和咽喉部黏膜發(fā)生痘疹,初呈圓形的黃白色小結(jié)節(jié),后逐漸形成一層黃白色的偽膜,惡臭,不易剝落,剝離后則露出糜爛、出血的病灶。這些黏膜是由壞死的黏膜組織和炎癥滲出物凝固而成的,口腔和咽部黏膜的假膜會不斷擴大和增厚。從而阻塞口腔和喉部,影響鴿子的吞咽和呼吸,隨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嚴重時可致鴿子窒息而亡。也有因痘痂脫落掉進喉氣管,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3.混合型。即皮膚和口腔、咽喉等黏膜都受到痘病毒侵害,而發(fā)生痘斑。
一般講,混合型鴿痘大多為皮膚型鴿痘病灶經(jīng)口角蔓延至口腔咽喉部所致。臨床上黏膜型原發(fā)病灶較為少見。本型較其他類型鴿痘病情為重,不但病程長,而且時有散在零星死亡。在病程經(jīng)過中常見腹瀉、消瘦、慢食、少食、精神狀況較差等癥狀。耐過鴿,康復期長,且大多失去飼養(yǎng)價值。
4.敗血型。較為少見,只是偶有發(fā)生,這種類型可出現(xiàn)嚴重的全身癥狀,患鴿很快死亡,或急性癥狀消失后轉(zhuǎn)為慢性腸炎、腹瀉致死。
二、防治措施
1.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消滅吸血昆蟲。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鴿群體質(zhì),增強抗病能力。
2.春末季節(jié)接種鴿痘弱毒疫苗。1日齡乳鴿開始接種,接種后10~14天可產(chǎn)生免疫力,免疫期9個月。(可采用毛囊接種法,即在鴿腿外側(cè)拔毛5~6根,然后將鴿痘弱毒苗涂在毛囊口部,或鼻瘤、翼膜刺種接種法)。
3.對病鴿及時隔離治療,剝離的痘痂焚燒或深埋。對皮膚型鴿痘可用鑷子剝?nèi)ザ火?,直接涂抹碘酪銅溶液,或碘酊、紫藥水等,或石碳酸凡士林,也可用一瓣蒜搗爛后滴兩滴風油精混勻,涂抹患處,一日兩次。對未干枯的單個痘疹(爪、腿)可直接進行燒烙。
4.對眼瞼部因鴿痘引起的腫脹,可用鑷子取2%硼酸溶液棉球,先排出眼內(nèi)的干酪樣物,再用2%硼酸溶液沖洗。滴入抗生素眼藥水(有些眼藥水可引起眼沙退色)。對病情嚴重、精神狀態(tài)較差的鴿,可肌注慶大霉素0.5萬~1萬國際單位/只(雛~成鴿),每日1~2次,連用2~3天。
5.對口腔、咽喉黏膜上的假膜,可用鑷子將假膜輕輕剝離,用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再涂以碘甘油或紅毒素軟膏。同時口服金霉素或氯霉素50毫克/只。
6.嚴重感染時,采取個別注射,大群投藥。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劑量增加到平時的3~5倍。
7.鴿痘散(水煎二遍)每羽鴿每次1~2毫升,一日兩次,同時服用抗生素以防繼發(fā)感染。
8.中藥治療。(1)金銀花、板藍根、大青葉各20克,上藥煎湯去渣,飲服,3毫升/只。(2)龍眼根、僵蠶各3克,牛蒡子、甘草、赤芍、葛根各6克,研末外敷。(3)金銀花、連翹、紫草各6克,當歸、黃芪各10克,牛蒡子、白芍、僵蠶各3克,甘草2克,煎服,3毫升/只,適用于黏膜型鴿痘,以解毒、助氣、催漿為主。(4)當歸、黃芪各12克,金銀花、紫草各6克,赤芍5克,甘草3克,適用于混合型鴿痘,以補氣養(yǎng)血解毒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