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chǎn)過剩
前幾年多數(shù)藥材價格瘋狂上漲,有的品種不但漲幅幅較大,而且在高價持續(xù)時間長,如:太子參,從18-20元起價,突破百元大關后,在200元左右運行兩年多,而且在300元上下持續(xù)近半年時間。栽種太子參畝收入2-3萬元,在高收益的刺激下,產(chǎn)區(qū)藥農(nóng)紛紛擴大種植,并且涌現(xiàn)出承包土地上百畝、上千畝種植大戶,一家一戶散戶種植的更是遍地開花。
由于藥農(nóng)盲目擴大種植,勢必導致生產(chǎn)過剩,進一步?jīng)_擊價格大幅跌落。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連續(xù)多年漲價行情刺激下,生產(chǎn)出現(xiàn)過剩的藥材還有:黨參、當歸、黃芪、黃芩、白術、白芷、懷山藥、北沙參、生地、百合、桔梗、水半夏、旱半夏、元胡、丹參、丹皮、防風、川芎、澤瀉、車前子、梔子、牛蒡子、地膚子、金銀花、菊花、玫瑰花、荊芥、荊三棱、毛知母、天麻、麥冬、貓爪草、苦地丁、射干、沙菀子,白前等。同時,一些野生藥材在高價刺激下,也出現(xiàn)供大于求,價格理性回落。如:全蝎、蜈蚣、九香蟲、黃精、石菖蒲、白芨,豬苓等。這些藥材生產(chǎn)過剩是不可回避的事實,也是壓抑當前藥市行情低迷的原因之一。
壓貨囤積風降溫
幾乎每次藥材價格大漲,都或多或少與人為購貨囤積密不可分。過去幾年藥市行情火爆時,買貨囤積是推動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在高利潤的誘惑下,不但藥商一哄而上買貨囤積,推三輪車的、賣狗肉湯的、補鞋的、上班的工人、教學的老師、做小生意的商販等等,都加入了壓貨大軍。
近兩年藥市進入了下滑通道,多數(shù)藥材從高價紛紛跌落,壓貨囤積已無賺錢空間,藥商們多停手觀望,游資更是悄然撤離。繁華過后是寂靜,在多數(shù)藥材價格下滑過程中,誰也不敢輕易買貨囤積。如今,由于市場少了買貨囤積者,也就少了幾分熱鬧,使得平靜的藥市行情顯得冷清、蕭條,這是當前藥市行情低迷的又一大因素。
從業(yè)隊伍壯大
在過去幾年藥材價格大漲時,不少人從中發(fā)了大財,如:囤積三七、太子參、黨參、當歸、桔梗、菟絲子、牛蒡子、浙貝、元胡、麥冬、白胡椒、酸棗仁、砂仁,槐米等。由于這些藥材價格漲福大,而且,在高價持續(xù)時間長,幾乎所有購貨者都賺得盆滿缽流,尤其購買三七、太子參、黨參、桔梗的,少則賺幾十萬,多則賺上百萬,甚至賺上千萬。